水淹七軍一戰讓關羽威震華夏 卻也為後面敗走麥城埋下重大伏筆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水淹七軍一戰讓關羽威震華夏 卻也為後面敗走麥城埋下重大伏筆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優秀的統帥在作戰的同時還要關注戰爭結果對戰略局勢的影響,一場戰役的影響也要放到戰略層面看待,而不能僅停留於戰術層面。關羽水淹七軍一役,戰果輝煌,同時也打破了曹孫劉三家的戰略局勢,但自己卻渾然不覺,沒有任何補救措施,對新的戰略形勢無法應對也就毫不意外了。

東漢末年的關羽北伐,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佔據的襄陽、樊城的一次重要戰役。

這年的七月,關羽在安排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之後,覺得後方沒有什麼問題了,於是就率駐紮在江陵的大部分荊州野戰部隊,浩浩蕩蕩地向襄陽、樊城進發,很快將襄陽、樊城分別包圍起來。

當時關羽主攻的是樊城,樊城守將曹魏元老曹仁抵擋不住關羽軍隊的進攻,一方面堅守在樊城不出戰,一方面連連向曹操告急求援,曹操在長安除了命令曹仁堅守樊城不能棄城之外,又急忙派遣左將軍於禁、立義將軍龐德前去樊城援助曹仁,抵禦關羽軍隊的進攻。

由於關羽長期征戰在荊襄地區,瞭解當地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他看到曹軍秋季錯誤地駐紮在低窪地區,於是就命令荊州軍造大船,並調水軍集結待命。秋八月,時逢陰雨連續下了十多天,漢水暴漲,天氣惡劣使得於禁等七軍都被大水所淹沒。

於禁與諸將登高望水,一片汪洋,無處躲避,他只好與龐德等將領上堤避水,這時,關羽命令他的水軍乘船猛烈攻擊被大水所圍困的曹軍,並在大船上向曹軍避水的堤上射箭,曹軍死傷落水被俘者甚多,在全軍覆沒的窘迫情況下,於禁被迫向關羽投降,而龐德卻頑強抵抗,終被擒住,拒不投降,遂為關羽所殺。

水淹七軍是關羽的一個得意之作,此戰關羽不僅活捉曹魏的五子良將之一的於禁,而且斬殺曹魏猛將龐德,一時間,關羽威震華夏,表面上看,此戰關羽獲得了大勝利,實際上,水淹七軍卻加速了關羽北伐的失敗。

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首先,水淹七軍讓關羽更加的錯看形勢,劉備取下益州後,又於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在漢中擊敗曹操大軍,接著派遣劉封、孟達佔據上庸,此時,劉備集團的領地和實力大為增強,達到了頂峰時期。而曹操集團經過內憂外患,進入守勢。

雖說如此,但曹操集團仍然是三大軍事集團(劉備、孫權、曹操)中最為強大的。

此時曹操早已經消滅了袁紹、呂布、袁術等人,統一了中國北方,並成功的消化了成果,控制了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徐州、兗州等九州之地和許昌(東漢都城)、洛陽(東漢故都)、長安(兩漢故都)、鄴郡(魏王宮所在地)等主要大城市,精兵強將幾十萬。

江東政權也歷三世,孫堅、孫策、孫權父子兄弟三人,一個比一個厲害,赤壁之戰後,孫權一方面同曹操爭奪荊州和江淮地區,另一方面又派人招撫了佔據廣、交的割據者,嶺南也歸了孫權,至此,孫權的統治範圍已擴大為揚、交兩州及荊州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而劉備雖說剛剛攻佔了漢中,實力大增,但統治範圍仍局限於益州和荊州的三分之一,況且,按照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策略,跨有荊益只完成了百分之七十,西和諸戎、南撫夷越都還沒開始實施,少數漢族並未歸服,可見,劉備集團的形勢仍然不容樂觀。

  隆中對佈局遠未完成

關羽就威震華夏,開嘲諷集火

還有一個新的重要的變化,那就是由於爭奪荊州矛盾的激化,與親劉派魯肅的病故以及強硬派呂蒙的上台,東和孫權已經很難做到。

關羽沒有注意到,雖然孫權和劉備曾經聯合起來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但是由於雙方都把荊州當做必爭之地,所以雙方的矛盾從本質上來說是不可調和的。

在劉備奪取益州之後,孫權屢次索取荊州,但是劉備拒不歸還,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孫權派呂蒙率兩萬兵士去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呂蒙傳檄長沙、桂陽,二郡望風歸附,唯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投降,劉備聞後,見形勢危迫,匆忙從西川蜀郡趕到荊州公安,令關羽爭奪三郡,呂蒙智取郝普,使得東吳佔據著主動。

正當孫劉雙方大戰即將爆發之際,曹操攻打漢中,劉備後方吃緊,被迫與孫權講和,孫權也想趁機攻取合肥,雙方分割了荊州,但是只是暫時的緩解了矛盾,真正的矛盾並沒有解除。

建安二十二年,呂蒙又率軍阻擋了曹操的進攻,同年冬,鎮守陸口的魯肅去世,呂蒙代其為將,西駐陸口,呂蒙轄區與關羽臨近,二人各守其土。

呂蒙深知關羽善戰,有對外擴張的野心,而且從地勢上講,又處在自己的上游,絕對不會長期相安無事,因此積極備戰,準備伺機收回荊州。

當初,魯肅等認為曹操雄踞北方,戰亂剛開始,孫劉應該互相依賴,互相幫助,同仇敵愾,不可因雙方利害爭奪影響大局,呂蒙在當時就有不同見解,曾經向孫權獻呈秘計。

他說:「如果現如今讓征虜將軍孫皎據守南郡,潘璋進駐白帝,由蔣欽帶領一萬人的機動部隊,沿長江上下巡查,敵人出現在哪裡就奔赴哪裡,而微臣我則為主公向前佔據襄陽,像這樣進行佈置,還擔憂曹操什麼呢?還依賴關羽什麼呢?」

等取代魯肅位置後,呂蒙初到陸口,他便對關羽加倍慇勤,廣施恩義,和關羽結下友好關係。但這友好並不是真誠的友好,而是笑裡藏刀。

  水淹七軍促使東吳鷹派呂蒙上台

可惜的是,這些複雜的形勢,關羽都沒有看清楚。也沒有予以重視。當孫權一方磨刀霍霍,對關羽虎視眈眈之時,關羽卻並沒有覺察到危險,也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和充足的防範。

關羽依靠擊敗於禁的軍威,又進一步把進攻的勢頭擴大,包括親自乘船至城下,將樊城重重包圍,使其內外斷絕。又派別的將領把曹魏將軍呂常包圍在襄陽。

關羽強勁的進攻取得了一定的戰果。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投降了關羽。陸渾民孫狼等作亂,殺死了縣主簿,向南歸附關羽。關羽授給孫狼官印,給他軍隊,讓他去擾亂曹魏。

此時許都以南的梁郟、陸渾群盜,紛紛接受關羽的印號,「為之支黨」,以上舉措,使得關羽的威名震動了整個中原 。就連久經沙場的曹操也打算遷都避其鋒芒。

雖然如此,關羽表面上聲勢大振,但是正如曹魏丞相軍司馬司馬懿、西曹屬蔣濟所分析的:「於禁等人戰敗,是因為大水淹沒,並非因為攻戰失利,對國家大計沒有構成大的損害。」關羽只看到了曹操由攻為守,卻沒有看清楚曹強劉弱的整體格局並沒有改變。

雖然關羽造成了中原群盜或受封號,或遙受節制,大有迫曹魏遷都的氣勢,但實際上卻是表面氣焰高漲而於事無補,攤牌過早。

其次,水淹七軍讓關羽的對手變得空前的強大,於禁兵敗後,曹操開始將關羽視為心腹大患,集中精力對付關羽。

曹操不僅派大將徐晃迎擊關羽增援曹仁,還親自率領大軍做後援,甚至還將防備東吳的張遼等將領調來支援。

  僅徐晃一部已足以擊敗關羽

何況孫曹精銳盡出

此舉有兩個目的,一是增強攻擊關羽的力量,加大增援曹仁的力度,鼓勵曹仁與關羽死磕,二是向東吳示好,鼓勵東吳放手、安心去進攻關羽。

孫權方面由於北方的壓力減輕,得以集中主要兵力襲擊荊州,就這樣,水淹七軍之後,關羽實際上受到魏吳兩大集團的全力夾擊之中,所面對的敵人變得空前強大。

第三,水淹七軍讓關羽更加不可一世,更加驕傲,關羽過去斬顏良,立下大功,如今,又擊敗了曹操的主力部隊和名將,更加的不可一世,驕傲自滿了。

第四,水淹七軍讓關羽的防禦力量受到極大的削弱,由於關羽輕易取勝,使得關羽盲目樂觀,將荊州之軍悉數調往北方,大大的削弱了心腹根據地的防禦力量。

水淹七軍之後,關羽所領導的劉備集團分公司的形勢就急轉直下,一方面曹操調動大軍援救曹仁進攻關羽,另一方面,孫權集團也展開了對關羽的驚天陰謀並付諸行動。

正當關羽猛攻樊城之時,呂蒙偷襲了荊州,關羽手下大將糜芳、傅士仁投降,在較短的時間內,關羽先後失去了地盤和大量軍隊,並陷入曹魏和孫權兩大集團的夾擊,最後敗走麥城,被吳軍小人物擒殺,荊州也丟了。

關羽北伐失敗造成了嚴重的後果,蜀漢劉備集團丟失所控制的荊州三郡,永久失去了荊州,損失極其慘重,蜀漢從此失去了東面進行北伐曹魏的大基地,使得諸葛亮的隆中對成為虛話,荊州的軍隊和人才基本上是損失殆盡。再者,孟達叛變投魏,導致喪失上庸等地。

最後,蜀漢在襄樊之戰的慘敗,直接導致了後來劉備討伐東吳的夷陵之戰,劉備被火燒連營七百里,使原本就弱小的蜀漢政權雪上加霜。

  夷陵之戰後的三國定局

這其中,水淹七軍等於給關羽吹了一個大泡泡,事實上打破了戰略均勢,但自己卻沒有認識到,採取措施來減輕震盪。這讓關羽的防禦力量削弱,而關羽所面對的敵人卻空前強大,關羽的失敗已成必然。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