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曹魏士兵為何很少跟隨武將叛變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三國時期政治軍事局勢風雲變幻,諸如武將生貳心挾士兵叛變之事常有發生。然而,令人頗為奇怪的是,三國之中軍隊數量最多、士兵來源最為複雜的魏國,卻很少發生大規模的士兵叛變,縱有武將叛變投敵,也很難挾持士兵一同叛變。
如魏將夏侯霸投靠蜀國,並沒有攜帶軍隊,而是孤身投敵;毌丘儉叛變,淮南將士大多不願隨其謀反,只能脅迫新附農民;鍾會蜀地作亂,反倒被自己昔日的部下殺死。
上圖_ 三國地圖
再看蜀漢和吳國,卻並非如此。蜀將孟達降魏,據《資治通鑒》記載,是「率部曲四千餘家來降」。東吳步闡投靠西晉,也是西陵數萬人一同反叛。這是因為魏國的士兵忠誠度比其餘兩國高嗎?答案是否定的。士兵內心對於政權的忠誠,相信三國的差別並不大,然而曹魏的士兵很少跟隨武將叛變,主要原因還是源自於自曹操時期起,對軍隊實行的一項特殊管理政策——「錯役制」。
《三國誌》卷五十二《吳書·諸葛瑾傳》中記載了孫權在一次和諸葛瑾的交談中,批判曹操的治軍殘酷,「操之所行其惟殺伐小為過差,及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至於御將自古少有」。這裡所提到的曹操惡政,離間人骨肉,並非指的是曹操使用「離間計」對付敵人,而是指曹操治軍的手段,使士兵和其家人分離。
上圖_ 曹操(155年-220年)
士兵和家人不在一處,這一點今人看來可能很正常,現在的軍人服役,大多遠離家鄉,自然和家人隔離開來。但是,漢末三國之際天下大亂,那些割據一方的軍閥士兵往往來自於本地,因而士兵與家人均長期在一地,後來軍閥兼併,逐漸形成魏蜀吳三國,蜀、吳依舊保持部曲家口群居的傳統,但曹魏卻特立獨行,強制士兵與家人分開,「人役戶居各在一方」,稱之為「錯役」。
這樣的例子很多,新投降的士兵如曹操平定冀州後,派遣朱靈將新投降的五千士兵遷到許南駐守;曹操擊敗關中地區的韓遂、馬超後,強迫投降的軍隊遷往關東。司馬昭平定諸葛誕之亂後,將投降的吳國士兵從淮南遷到三河近郡。
上圖_ 冀州、并州
另外,有些投降的士兵沒有被遷徙到他地,但他們的家屬卻被遷往曹魏核心區域。在魏國的重要政治中心鄴城,生活著一群特殊的人口,被稱為「冀州士家」。原來曹魏有一項制度,將一些士兵和他們的家人另立戶籍,稱之為「士家」,規定世代從軍,通婚也要在士家內進行,似乎是後世兵戶的雛形之一。士家中的士兵分散各個要地,家屬則集中居住在鄴城。
不過曹魏的「錯役」原則也並非針對全國軍隊,而是主要針對兩種軍隊。一是新附軍隊,曹操起家於兗州、豫州,對於其新佔領的冀州、并州、關西地區的投降士兵,往往採取遷徙政策。二是邊境要地軍隊,如和東吳交界的淮南地區,鎮守軍隊多為派遣的「中軍兵」,這些從中央來的軍隊,他們的家人都集中居住在北方。
上圖_ 兗州、豫州、揚州
曹魏之所以採用如此不近人情的錯役制,是出自於對士兵叛逃的防範。對於士兵的忠誠度,三國自然都很在意,那為何只有魏國實行錯役呢?
原因在於魏國與蜀、吳的一些特殊性。眾所周知,曹魏之立國,是通過兼併戰爭,擊敗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才得以統一北方的。每佔領一個新地區,自然兼併了敵對勢力的軍隊,因此曹魏這個大國的軍隊來源十分複雜,有原來袁紹、袁術、呂布、陶謙、劉表、韓遂、張魯等各個勢力的降軍。曹操對於這些新加盟的軍隊天然不信任,所以要採取隔離家人的措施來維持他們的忠心。
上圖_ 吳始祖武烈皇帝孫堅(155年-191年)
另外,魏國面積為三國之最,但中原久經戰亂,人口儘管超過蜀吳,但也是地多人稀,人口密度低於其他兩國。因此曹魏對人口問題及其重視,經常有徙民之舉,來防止人口流失,同時也牽制士兵。
蜀漢統治地區僅在益州,吳國統治核心地區是江南與荊州南部,其餘地區為山越(少數民族)居住區,雖間有叛亂,但威脅不了統治。蜀漢、孫吳的軍隊來源比之曹魏沒有那麼複雜,人口分佈也比較集中,因此,此兩國無需對軍隊部曲(魏晉南北朝時地方豪強的私人軍隊)保持「忍不住的關懷」,放任軍隊、家屬同居一地。當然,這樣做的風險也是很大的,一旦有武將舉城投降敵國,士兵往往跟隨,不可挽回,前文提到的孟達降魏、步闡降晉都是典型的例子。
上圖_ 《三國誌》,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
曹魏錯役之法雖然殘酷,但效果卻很明顯。最典型的就是前文所說的毌丘儉淮南之亂,據《三國誌》卷二十八《魏書·毌丘儉傳》記載,「淮南將士,家皆在北,眾心沮散,降者相屬,惟淮南新附農民為之用。」淮南的士兵家屬都在北方,因而無心跟隨毌丘儉作亂,紛紛投降司馬師。只有淮南屯田民,家屬就在本地,可以為毌丘儉所用,但戰鬥力遠非正規軍可比,很輕鬆地被司馬師擊敗。
由於曹魏的錯役制,所以一些陰謀作亂之人,打不了正規士兵的主意,往往陰養死士。如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並沒有調動昔日舊部,而是依靠兒子司馬師暗中培養的三千死士控制洛陽城,再忽悠高平陵的曹爽放棄抵抗做個「富家翁」。諸葛誕在王陵、毌丘儉相繼身死後「懼不自安」,也是陰養數千死士以備不測。
曹魏的錯役制符合魏國局勢,在當時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一制度在西晉也被繼續沿用,而後世的一些軍隊管理政策,也能看到一些錯役的身影。
文:城郊牧笛聲
參考文獻:《魏晉南北朝史論集》、《三國誌》、《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