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文學史上四言詩的突出貢獻,還體現在他對四言詩歌的改造方面。文學史上四言詩的豐碩成果,主要體現在《詩經》中。此後雖然不斷有人寫這類詩歌,但佳作卻不多。尤其兩漢四百年間,詩壇冷落,文人作四言詩者更為寥客。西漢初年韋孟,曾作四言詩,也較有名氣。他做過楚元王傅,後又任元王子夷王、孫主戊的太傅。戊荒淫無度,韋孟作《諷諫詩》。其詩敘述歷代之興廢,以窩諷:諫;之意。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詩中有云:「如何我王,不思保守。不推履冰,以繼祖考。邦事是廢,逸游是娛」一」。韋孟在詩中以「恐皇輿之敗績」(《離騷》)的情感,對劉戊提出批評。魯迅認為韋孟所作的詩「皆有風雅遺韻」(《漢文學史綱要》第八篇),是有道理的。但總的來說,韋孟的詩乃幕仿《詩經》之作,使人讀後不免有平板單調之感。東漢時四言詩的作者,當以蔡琶為最著名,他寫的四言詩雖不多,但在文壇上有影響。他的四言詩現存有《樊惠渠歌》,詩云:「我有長流,莫或闊之。我有溝檜,莫或達之。田疇斥鹵,草修莫厘。饑謹困悴,莫恤我思「一」(《古詩源》卷三》。此乃一首頌歌,寫的是光和五年(公元183),京兆尹樊口鑒於陽陵縣多鹵田,新修一水渠,用以灌溉田地。作者有感而賦此詩。蔡琶的《述行賦》,在漢代抒情小賦中堪稱佳作,然而這首《樊惠渠歌》,卻未免使人失望。因為它的筆法、思想內容基本上是一篇擬古之作。此後不久,詩壇上異軍突起,出現了曹操。他的四言詩,一掃秦漢以來「質木無文」幕擬之風。曹操的四言詩現存有《短歌行》二一首、《善哉行》三首和《步出夏門行》五章。
尤其是《龜雖壽》反映出不信天命,年老志堅,積極奮發的樂觀主義精神,在四言詩中實為空前之作。《觀滄海》一詩中寫出「秋風蕭瑟,洪波勇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氣魄之大,想像力之豐富,得情景交融之趣,也是難得的佳作。評論家認為他的詩「豪邁縱橫,籠罩一世」(《詩蔽》)、「氣雄力堅、足以籠罩一切」(《藝概》),均指曹操四言詩的雄偉氣魄而言。曹操四言詩發揚了《詩經》的優良傳統,橫掃兩漢以來四言詩的幕仿文風,使四言詩能在建安時代復興,正是他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同時,對舊的詩體善於改造,並加進新內容、新藝術技巧的結果。
曹操為文的另一特點是衝破東漢多數文人的宗經,把自己內心感受基本上如實地寫出來。方面的突出例子是《述志令》。此文是《曹操集》中篇幅最長者,已超過千字。他寫該文的目的,是為了反擊他的政敵說他有「不遜之志」,而且也是為了安定他的部下擁漢派的人心。在文中明確表示:「然欲孤便爾委捐所典兵眾,以還執事,歸就武平侯國,實不可也。何者?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即是說,無論為國或為家,兵權絕不能交出去。此乃曹操內心深處真實之言。東漢文章最大缺點是很少講真話,多為「瞞和騙」。曹操卻肯於吐露些政治方面的真心話,這對漢代文章是革新。如漢文中多宣揚儒家的忠孝之道,而曹操在給下屬和朝廷大臣的令中,肯於講他死後讓孔雀台的歌伎「皆當出嫁」的話,這也是東漢文章中極少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