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和周瑜是如何穩定江東的局勢的 他們做了什麼事情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張昭和周瑜是如何穩定江東的局勢的 他們做了什麼事情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發生在孫權繼位之時,相關人物分別為孫權、張昭和周瑜。原文如下:

孫策既死,孫權哭倒於床前。張昭曰:「此非將軍哭時也。宜一面治喪事,一面理軍國大事。」權乃收淚。張昭令孫靜理會喪事,請孫權出堂,受眾文武謁賀……且說當時孫權承孫策遺命,掌江東之事。經理未定,人報周瑜自巴丘提兵回吳。權曰:「公瑾已回,吾無憂矣。」

原來周瑜守禦巴丘。聞知孫策中箭被傷,因此回來問候;將至吳郡,聞策已亡,故星夜來奔喪。當下周瑜哭拜於孫策靈柩之前。吳太夫人出,以遺囑之語告瑜,瑜拜伏於地曰:「敢不效犬馬之力,繼之以死!」少頃,孫權入。周瑜拜見畢,權曰:「願公無忘先兄遺命。」瑜頓首曰:「願以肝腦塗地,報知己之恩。」權曰:「今承父兄之業,將何策以守之?」瑜曰:「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為今之計,需求高明遠見之人為輔,然後江東可定也。」權曰:「先兄遺言:內事托子布,外事全賴公瑾。」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孫策在病重去世前,將江東的領導權交給了孫權。孫策病逝後,張昭建議孫權應當一面料理喪事,一面治理軍國大事。沒過幾天,周瑜又率部回到吳郡。孫策的母親將孫策「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的遺言轉達給了周瑜,令周瑜非常感動。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周瑜在吳國太面前的表態,叫做「肝腦塗地」, 原意為慘死,後指做事不惜一切代價,乃至犧牲生命。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中的「大戰七十;小戰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腦塗地;父子暴骨中野。」

從小說的這段描述來看,孫權繼位的過程非常平穩,東吳集團內外局勢穩定。不過,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孫策的英年早逝對於東吳集團而言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一來孫權尚且年輕,經驗不足,二來此時東吳內部不穩,形勢危急。這兩大隱患都為東吳集團的生存及發展蒙上一層陰影。據《三國誌·宗室傳》注引《典略》記載,對於孫策的繼承人選,東吳集團內部的看法並不統一,故此該傳就有「張昭等謂策當以兵屬儼」的記載。

而在孫氏家族內部,也有人對年輕的孫權是否有能力領導東吳集團產生疑慮,孫權同父異母的兄弟孫輔就因此秘密交好曹操。就連孫權的母親吳國太也對孫權的能力表示懷疑。《三國誌·董襲傳》載:「策薨,權年少,初統事,太妃憂之,引見張昭及襲等,問江東可保安否。」

除了東吳集團內部的不穩定之外,江東地區不斷爆發的叛亂也給剛剛繼位的孫權帶來了極大的壓力。據《三國誌·吳主傳》及相關傳記記載,由於孫策採取的高壓政策,江東地區不僅地方豪強與東吳集團的衝突不斷,山越等民族的叛亂更是此起彼伏。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勢,年僅十九歲的孫權束手無策。此時,站出來迅速穩定局勢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張昭,另一個是周瑜。按照《三國誌·張昭傳》的記載,孫策死後,張昭立即將孫權扶上戰馬去檢閱軍隊,同時向江東下屬各地行政機構及駐軍發佈詔令,宣佈孫權繼位的決定,這次舉措對於穩定江東政局發揮了關鍵作用。

與張昭採用行政手段的做法不同,周瑜採用的則是軍事手段。據《三國誌·周瑜傳》載:「五年,策薨,權統事。瑜將兵赴喪,遂留吳,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周瑜親自率部來到吳郡,無疑是以此來體現自己對孫權繼位的支持。也正是在這兩人的輔佐之下,年輕的孫權才穩固了自己的地位。雖然在歷史上並無「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這樣的說法,但兩人在孫權繼位之初所發揮的巨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