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集大成者荀子,他收徒授業,韓非和李斯皆為入室弟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中文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而荀子在穎川(河南地界)的一支後代,到了東漢末年,更是憑借荀淑的傳承和「經營」,成為名門望族。
入世,他慷慨陳詞指正朝野亂象,所寫文章令皇親國戚也不得不忌憚。身處昏暗的亂世,荀淑卻堪稱一道光。
治家,八個兒子個個才華橫溢,人稱「八龍」。秉承家學門風,成就最為卓越者當屬他的孫子——荀彧。
公元189年,董卓廢少立獻自為相國,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荀彧觀時局,無不擔心地對父老鄉親說:「穎川四面平坦、無險可守,若天下紛爭起,易受到攻擊」。
但多數人心懷僥倖,難以割捨故土,他只好獨自遷宗族避難。果不其然,後來穎川慘遭兵馬屠戮,很多鄉人死於非命。
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第三年荀彧投奔曹操,對方大悅,這是他的張良啊!
公元194年,曹操東征徐州之際,呂布欲進駐荀彧把守、兵力很少的兗州。其宣稱助力曹操,要求提供糧草,一時間眾人難分敵友。
唯荀彧深感來者不善,一邊加強防守,一邊急招援兵。夏侯惇連夜趕到,果斷誅殺反曹迎呂的數名叛將,軍心乃安。
然而受呂布煽動的仍大有人在,並率兵數萬來犯,邀荀彧一人前往陣前對話,眾人甚懼。
荀彧卻鎮定自若,形勢在他看來似乎並不嚴峻:
來將與呂布平素聯絡並不多,計劃應該尚未定下來;現在是遊說的時機,即便不站隊我們保持中立也不錯;如果拒而不見引起懷疑,對方反而有可能惱怒定計。
荀彧出城單刀赴會,來將見他面無懼色,認為城池易守難攻,於是引兵而去。
彼時,曹操本打算放緩進攻呂布,先奪取徐州。而荀彧縱觀歷史,展望未來,給出不同的策略——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當年漢高祖保守關中,光武帝佔據河內,進可制勝,退可固守。
你起事兗州先不穩定它,如果徐州久攻不下,將安身於何處?
兗州就是你的關中與河內,雖有曲折卻能終成大業。」
曹操聽罷深以為然,於是放棄攻徐,轉而大興屯田、招兵買馬。不久大敗呂布,收復兗州各縣,為今後統一北方夯實了基礎。
公元196年,多數人不願奉迎天子建都許縣,漢獻帝從長安落寞返回洛陽。
「從前晉文公迎周襄王返回而諸侯服從,漢高祖東征項羽,為義帝穿素服發喪而天下歸心。
奉主上以從人望,大順也;
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
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
荀彧這番政治見解無疑獨樹一幟,讓曹操從此道統加持,他人望塵莫及——奉天子以令諸侯。
公元199年,是否抗袁曹操內部辯論不休。孔融(讓梨那人)認為,袁紹謀臣有田豐和許攸,忠臣有審配和逢紀,猛將有顏良和文丑,曹軍難以戰勝。
荀彧識人深刻,幾句話道盡袁紹手下短板,主張一戰:
「田豐剛愎而好犯上,許攸貪婪而不檢束,審配專權而無謀,逢紀果決而剛愎自用。
後者兩人打理後方,假如許攸家犯了法,定不會放過,那許攸必然怒而叛變。至於顏良、文丑乃匹夫之勇,可以一戰擒之!」
次年官渡之戰,曹操立克袁紹。而「審配以許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紹;顏良、文丑臨陣授首;田豐以諫見誅」等,竟和荀彧預見的驚人一致!
公元212年,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這在當時看來是篡位的先兆),荀彧一如祖父荀淑當年是道德的標桿,認為「秉忠貞之誠,不宜如此」。
曹操因此「心不能平」。
同年征討孫權,曹操給養病於壽春的荀彧賞賜食盒一個,打開後卻空無一物。
荀彧若有所思,取來毒藥服之自盡,他放棄俯拾即是的榮華富貴,選擇為匡朝寧國殉道。
有「王佐之才」美譽的他,用自己的殉道,將穎川荀氏的德行推向了頂峰,但此後這個家族,被時代與權力裹挾著開始走向下坡。
荀彧的兒子荀顗帶頭跪拜司馬昭,賣力協助司馬氏奪取曹魏政權;荀彧六叔的曾孫荀勖勾結他人,謀求依附司馬炎。
穎川荀氏400年由此已露敗象,傳到隋初徹底無緣頂級豪門之列。
道德傳家流芳百世,依附權貴過眼煙雲,所言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