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在曹操的心目中,堪比劉備心中的諸葛亮,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那麼,為何荀彧不曾擁有諸葛亮一樣的歷史聲名呢?
原因是劉備早逝,諸葛亮獲得了廣闊的舞台。諸葛亮雖然是名義上的謀臣,但他的所作所為卻與諸侯無異。因此,易中天老師在品讀三國時,將諸葛亮與曹、劉、孫畫了等號。
其實,以謀臣的角度來說,荀彧的能力未必比諸葛亮遜色。
早年荀彧離開了實力強大的袁紹,投靠了相對弱小的曹操,被曹操尊為「吾之子房」,僅這一評價就足以看出曹操對荀彧的重視。
在戰略方面,荀彧堪稱曹操的指路明燈。
漢獻帝劉協落難時,荀彧為曹操出謀劃策,勸說曹操發兵救駕。正因荀彧的建議,曹操才在政治方面搶佔先機,「奉天子以令不臣」。陶謙過世後,曹操打算進取徐州,荀彧卻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荀彧認為「根深固本知天下」才是王道,所以當按照兗州、張繡、呂布、袁紹的優先級進行攻略。
曹操取得官渡大戰的勝利後,準備收拾位於南方的劉表。在此期間,又是荀彧及時改正曹操的戰略:「今紹敗,其眾離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若「背兗、豫,遠師江、漢,若紹收其餘燼,承虛以出人後,則公事去矣。」一統北方過後,曹操在南征期間同樣採納了荀彧的計劃,「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成功奪取荊州。
在軍隊裡,荀彧通常會被安排坐鎮後方。
曹操帶著兵馬上陣時,荀彧往往坐鎮大本營。這不但是曹操對荀彧的信任,更是對他能力的肯定。可以說,有荀彧留守後方,曹操即無後顧之憂。
打陶謙期間,荀彧留守兗州,陳宮迎呂布並向荀彧索要軍糧時,荀彧「勒兵設備,馳召東郡太守夏侯惇」。隨後,荀彧又一個人來到豫州刺史郭貢的大營,「貢見彧無懼意,謂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在荀彧的一番謀劃下,曹操的根據地完好無損。經此一事,曹操也看出只要有荀彧在,後方守將的關係就能被協調好。
因此,在後來的戰爭中,曹操每次都要委任荀彧鎮守本營。
三國時代最重要的資源是什麼?人才。
在曹營中,荀彧的另一大作用就是為主公網羅人才。東漢末年的英雄豪傑,向來是講究出身的。曹操雖然是官宦子弟,但他卻出身宦官家庭。經過「十常侍」等一系列宦官專權的事件後,天下人才對「宦官」這個字眼十分敏感。
但凡士族,都不願投靠「宦官之後」。早期的曹操,曾為如何網羅人才頭痛不已。好在荀彧的家族頗有名望,荀彧加入曹操陣營後,曹操的人氣才有所提高。人才之所以蜂擁而入,一是因為曹操「唯才是舉」的策略,二是靠荀氏家族的聲名。
最遺憾的是,荀彧與曹操從本質上並非一類人,他們的理想和目標也截然相反。荀彧與曹操合作了二十一年,幫助曹操一統北方,取得了顯赫的成績。在合作期間,兩人無數次經歷生命危險,齊頭並進,本該結下深厚的革命友誼。
然而,不論是小說還是正史中,曹操與荀彧之間的關係始終冷淡。重視歸重視、信任歸信任,兩人是合作默契的同事,可曹操始終沒有將荀彧當成革命夥伴,尤其在賜死荀彧期間曹操的表現十分淡漠。
實際上,曹操依舊離不開荀彧。在荀彧過世後,曹操的大多數軍事行動都以失利收尾。
荀彧最大的悲哀,就是他追隨了永遠無法成為朋友的上司。於公而言,兩人的合作天衣無縫;於私而言,兩人卻沒有任何往來,甚至不對路。
荀彧希望每個人都能像他一樣忠心於大漢,不顧一切地復興漢室,希望通過扶持曹操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負。然而,曹操卻是一個極其現實的人,他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視作相互利用。即便荀彧在曹操手下勞苦功高,像老黃牛一樣耕耘了二十年,但曹操亦不會與他有任何交情。
佛印禪師有句話說得好:人往往是見心見性的,心中有牛糞,看任何人都像牛糞;心中有佛,看任何人都像佛。荀彧眼中的旁人是善良的,曹操眼中的旁人是奸詐的。兩人皆以己度人,善良的荀彧遇到了奸詐的曹操,他的人生悲劇是可以預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