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得劉備喜愛的張任,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深得劉備喜愛的張任,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

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張任。

作為羅貫中眼中的三國正統,劉備是個時常"開掛"的人。他手上最厲害的"外掛"大抵就是諸葛亮。不過有時候,諸葛亮這個"外掛"的考量也不是那麼順劉備的心意,比如將劉備賞識的張任斬殺。

張任,《三國誌》與他有關的話只有一句:"璋遣劉瑰、冷苞、張任、鄧賢等拒先主於涪,皆破敗,退保綿竹。"而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將他的故事做得適當的豐滿,讓張任成了劉備和諸葛亮之間的一個"矛盾"。

在《三國演義》第六十回"張永年反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中,羅貫中寫到劉備正在與劉璋對峙。劉璋聽從了手下一個名叫張松的精明謀士參謀的建議,準備了大量財寶前去拉攏曹操。結果因為直言不諱,張松在曹操那受辱並被趕走。隨後,張松自作主張動身前去拜訪他更看好的劉備。

張松很欣賞劉備,覺得他才是明主,是能夠一統天下的漢室子弟。所以他建議劉備佔據益州,然後以益州為大本營與曹操和孫權對峙。之後,他不僅給了劉備自己私藏的益州地圖,還將自己的摯友法正和孟達引薦給劉備,以助劉備拿下益州。

在得到張松等人的幫助後,劉備還是猶豫過。他擔心,自己正是憑借仁義這樣的美德與曹操對峙的,若是進入益州,佔領劉璋的地盤,那自己和曹操又有多大的差別呢?

但劉備手下的大將龐統還是認為,"離亂之時,用兵爭強,固非一道;若拘執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從權變。且兼弱攻昧、逆取順守,湯、武之道也。若事定之後,報之以義,封為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被他人取耳"。最終,劉備大軍還是西進去往蜀地。

一開始劉璋在張松的引導之下,也以為劉備入蜀是件好事,甚至為劉備提供了行軍的軍糧。劉璋手下的不少人卻識破了張松的計謀,以死相諫,勸劉璋盯緊劉備,不要讓劉備入蜀,可惜劉璋始終不聽。

待劉備到達涪城,在此等候多時的劉璋對劉備一行人好酒好肉的招待。而劉璋的手下,諸如泠苞、張任、鄧賢等人,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出馬勸諫劉璋不要引劉備這頭狼入室。

而龐統和法正等,也在極力勸說劉備在宴席上直接殺掉劉璋。為此,一行人還專門安排了一場"鴻門宴",由魏延效仿秦末的項莊來舞了一出劍。不過張任也效仿項伯,把魏延的劍花全部抵了回去。可即便事情已經鬧到這個地步,劉璋想的還是他和劉備兄弟情深,不會手足相殘。

直到劉璋看到張松在醉酒後洩露的與劉備密謀的信件,他才意識到自己被劉備和張松合夥騙了。可為時已晚,劉備自入蜀後已四處收買人心,還解決了劉璋派出的楊懷和高沛。不得已,劉璋命劉瑰、泠苞、張任和鄧賢率五萬大軍前去討伐劉備。

張任這人,一生虎膽。劉瑰在行到半路時還疑神疑鬼地去拜訪一個老道,給自己算了命。可張任對此嗤之以鼻,罵了一句"此狂叟也,聽之何益。"就繼續行軍。

後來在張任等人駐紮的雒城東南,即"落鳳坡",埋伏在此的張任將騎著白馬的龐統誤認作劉備,在任由打頭陣的魏延經過落鳳坡之後朝龐統放出亂箭。箭如飛蝗,三十六歲的龐統就此憋屈地死在張任手中。

先行一步的魏延在得知龐統的死訊後火速趕來,結果被張任圍困。隨後黃忠趕來支援,劉備也前來接應,但一行人最終被張任與劉瑰攜手擊潰,四散逃回涪城。而張任又率大軍兵臨涪城城下,準備乘勝追擊。此時劉備正痛心於龐統喪命,一時間也沒有好計謀來對付張任,只能採取拖延之術。

拖著拖著,劉備就拖到了張任大軍疲憊,諸葛亮也即將到雒城與自己會和。至此,劉備才夜襲張任,將張任打回雒城。而後張任又激張飛對戰,並用詐降這一招將張飛騙入包圍圈。若不是趙雲及時趕到,那劉備可能還要在張任手上折損另一員大將。

而趙雲前來,意味著諸葛亮這個用腦子取勝的軍師也來了。張任與諸葛亮過招,那在《三國演義》裡就是"凡人"和"神仙"交戰。張任當然得敗,且還是被諸葛亮活捉。

拿下這麼個敵軍猛將,劉備也是十分欣喜,當著諸葛亮的面就問:"蜀中諸將,望風而降,汝何不早投降?……汝不識天時耳。降即免死。"結果張任不僅寧死不降,還破口大罵。在一旁原本安安靜靜的諸葛亮便大手一揮,成全了張任的赴死之心。

劉備還在那期待張任投降,諸葛亮就把人殺掉,合適嗎?於大局而言自然是合適的。

張任一直以來的態度都很明確,在劉璋還相信劉備時,他就反對劉備。在領兵作戰時,他又毫不手軟地亂箭射死龐統,圍困張飛。這樣的刺頭,留在自己的軍中,還委以重任,不是養虎為患嗎?且他這樣脾氣火爆的降將,殺掉龐統,還和張飛、魏延以及黃忠都交過手,收到麾下怎麼服眾?

所以張任落到劉備手裡,即便劉備賞識他,諸葛亮也不會留這麼個"危險分子"。"烈士豈甘從二主,張君忠勇死猶生。高明正似天邊月,夜夜流光照雒城。"於天下相比,一個武將又算什麼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