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許攸立功為何還被殺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官渡之戰,在整個漢末三國的歷史上,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戰役,交戰雙方曹操和袁紹,因為這一戰,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而原本袁紹佔盡優勢,最終卻敗給了並不被看好的曹操,其中,許攸可以說是功不可沒。既然許攸在戰役中立下大功,曹操自然應該要好好獎勵他賞賜他才是,但是為什麼最後,曹操竟然把許攸給殺掉了?曹操是一個相當愛惜人才的人,為何卻要殺掉許攸?
曹操這輩子,殺過很多人,有的是敵人,有的是自己人,應該說,三國主要領導人裡面,曹操手裡的血債是最多的。他這個人,能容人也能整人,捧得起人也踩得死人,儘管有著知人善任,愛才惜才的事跡,但整體來說,曹操是個不太好伺候的領導,因為一旦被他猜忌上了,大概率是會被弄死的,且不管對方多大來頭,一律移除,手段狠辣利落,不留餘地。
舉個例子,曹操剛出道的時候,因為自己出身於宦官家庭(宦官養子的孩子),很被當時的一些名士看不起,其中有個叫邊讓的,就很看不上他。
東漢末年,世家大族的形成與鞏固已經成為不可逆的潮流,這些名士自己形成了一個圈子,喜歡臧否人物,互相點贊給好評,曹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融不進這個圈子,邊讓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瞧不起他的人。那麼曹操的辦法是什麼呢,一個字,殺。
扯這麼遠,無非就是想說明,曹操這個人,是有器量不假,但同時有著猜忌刻薄,心狠手辣的一面,敢摸他老虎屁股的,基本上等同於提前領取了一張通往地府的單程票。許攸就是這麼一個敢摸老虎屁股的人。
許攸這個人,背景還是有的,他年輕時就和曹操與袁紹交好,能夠同時跟這兩個猛人成為朋友,可見許攸自己也不白給。後來,許攸跟隨了袁紹,成為了他的謀士參謀,曾力主袁紹與曹操結盟,但隨著袁紹統一河北,與曹操勢同水火,許攸的這一建議也就無法實現了。
官渡之戰時期,許攸曾斷定曹操此次一定是傾巢而出,後方空虛,建議袁紹派出奇兵襲取許都,但沒有被袁紹所採納,而許攸的家人也在此時犯了法,被留守在鄴城的審配逮捕入獄,許攸於是乾脆投降了曹操,成為了扭轉官渡之戰結局的關鍵性人物。
許攸獻計,讓曹操襲取了袁紹的糧倉烏巢,還俘獲了守將淳於瓊。這裡有個小插曲,許攸的人品可見一斑。
淳於瓊儘管是袁紹的心腹,但和曹操袁紹也是舊相識,三人都曾是東漢末年早期的西園八校尉之一,是絕對的老資格了。淳於瓊因為戰敗被割了鼻子,這算是奇恥大辱了,曹操問他為何落到這般田地,他則說勝敗自在天命。曹操本來打算留他一命,但許攸進言道,日後淳於瓊看到自己的五官不整,鼻子缺失,一定會報仇雪恨。言下之意就是要求曹操殺掉淳於瓊,曹操果然因此殺掉了他。
其實,許攸這一建議,可以視為防患於未然,自己剛剛躋身曹營,需要立功可以理解,但拿以前同事的人頭給自己刷功勞,總歸不地道,人家曹操自己的謀士參謀都沒跳出來主殺,你急吼吼地出來嚷嚷,吃相太難看。本來作為袁紹以前的心腹謀士參謀,他的叛逃在道德上是鐵定立不住腳了,還造些可有可無的孽,這人人性實在不咋地。
官渡之戰最後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終,也確實,許攸的計策是決勝的關鍵,袁紹最後的全軍潰敗,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軍糧沒了,士氣渙散所致。
戰後的許攸,就開始飄飄然了,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在袁紹那邊因為內鬥搞得自己一直不得志,他在曹操面前極為放肆,屢次不分場合直呼曹操小名阿瞞,還說沒有我許攸,你們進不了冀州城,曹操也多次配合,陪笑稱是,但心裡的不快,可是真真記錄在史書裡的。最後,曹操果然還是殺掉了許攸,因為他的狂妄無禮。
和孔融、楊修等名士相比,許攸可謂是一把好牌打了個稀爛,憑藉著官渡之戰的功勞,他要是適可而止,老老實實給曹操出謀劃策,撈個善終也許沒問題,然而這傢伙非要作妖,當眾顯擺,直呼領導小名,以凸顯自己的地位,可以說是既得罪了領導也得罪了同事,有此下場並不意外。
像其他的降將或降臣,都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就算曹操嘴上沒說啥,他們在道德上畢竟還是有過污點的,老大不提就燒高香了,自己呢,少說話多幹活才是王道,像徐晃、張遼和賈詡這類人都是這麼混出來的,所以最後賞賜都不錯。許攸算是聰明人,跟曹操認識的時間也早,不知道為什麼,對老哥們的瞭解反而不如這些新人,也不知道他這些年在袁紹那邊怎麼混的。
可見,許攸的下場,還是性格決定的,他太過恃才傲物,心態又很脆弱,在極度張狂和極度脆弱之間來回搖擺,看不出一絲的從容鎮定,更遑論忠誠了。這樣的缺乏戰略眼光,關鍵時刻還會壞事的二五仔,曹操就算不殺他,也不會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