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諸葛亮的成語 諸葛亮出師的原因究竟為何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關於諸葛亮的成語 諸葛亮出師的原因究竟為何

我們說的成語,多數都是來源於歷史上著名的書籍著作,傳奇故事以及民間流傳的典故,因而成語常常是有特定的來源和典故,並不是簡單的幾個字義相合。語言文字裡的成語字數普遍都是四個,但也存在字數少於或多於四個的,四個字數的成語顯得更簡潔也更普遍一些。  

東漢末年,時局動亂,各地豪傑紛紛起義,直至天下三分,蜀,吳,魏局面形成,這一段歷史裡流傳了非常多的英雄故事。諸葛亮是三國蜀國的丞相,流傳至今的傑出人物。關於他的成語也不下少數。

草廬三顧:諸葛亮年少時隱居田園,耕田為生。劉備聽聞諸葛亮之才,親自去往草廬拜訪。後用這個故事表示帝王對臣子的知遇之恩,也表示誠心誠意邀請對方。搖鵝毛扇:諸葛亮行軍作戰時候常拿著鵝毛扇指揮作戰,後來的舞台劇電視形象裡也出現了諸葛亮手拿鵝毛扇的場景。這個成語多用來比喻出謀畫策的情景。死諸葛能走生仲達,則來自於諸葛亮死後,留下遺囑,囑咐軍中隱瞞死訊,而安然退軍,此時司馬懿不知道諸葛亮已死,因懼怕諸葛亮而沒有追趕。阿斗太子,成語指的是劉備的兒子,諸葛亮輔佐的皇帝劉禪,小名阿斗。阿斗庸碌無能,雖有丞相盡心輔佐,卻成不了任何事。阿斗太子,比喻的是懦弱無能的人。

關於諸葛亮的成語流傳很多。有誇讚諸葛亮才能的,比如料事如神,也有來自於諸葛亮行軍作戰的典故,比如草船借箭,七擒七縱等。

只有熟讀歷史,瞭解歷史,才能更好的省自身,立品德,行萬事,人們為了歌頌古人事跡或者古為戒,把這些特有的意義隱藏在了成語裡,這是一種文化精神的流傳,我們應該學習並且珍惜。

諸葛亮出師的原因究竟為何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這是諸葛亮先生著寫的《出師表》中的開篇第一段話。這句話就講述了諸葛亮出師的原因。  

可以說,《出師表》完全的概括了諸葛亮先生出師的原因,包括諸葛亮為他做了什麼樣的努力。首先,開篇先說,先帝創業建國達到一半便駕鶴先去,諸葛亮想要完成先帝統一天下的意願,但是現在蜀中並沒有能人善士,收復中原又迫在眉睫;其次,諸葛亮是為了報恩於先帝,報答先帝劉備對他的知遇之恩,所以諸葛亮要出師北伐,完成先帝光復漢室的遺願。

在出師表中有寫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先帝在世時常常和「我」討論當下時勢,並且,是先帝三顧茅廬請「我」出山,所以「我」一方面會感謝先帝,更重要的是我會追從先帝的遺德,幫助先帝完成光復漢室。這是諸葛亮上表出師的主要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是,劉後主劉禪是一個相對來說沒有那麼的開明能幹的君主,所以,諸葛亮就想著上表出師,一方面表達自己對先帝的報答,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態度,不管主君怎麼樣,「我」諸葛亮都會認認真真的幫助您,一起光復漢室。

《出師表》一文,主要是諸葛亮出師北伐臨行前寫給後主劉禪的奏章。所以,在文中,不僅謝了自己出師的原因、目標,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更是勸誡後主要繼承先帝的遺志,最主要的還是向後主提出許多切實可行的建議,比如說:親賢臣、遠小人等等。整篇文章言語委婉懇切,是篇好的文章。

劉禪給諸葛亮的回信說了什麼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的《出師表》是上書寫給後主劉禪的出征建議表,主要就是提出來幾點內容:首先《出師表》針對當前的局勢,做了一個細緻的分析。並且,反覆的勸勉劉禪要繼承先帝的遺德,因為「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光復漢室大業是先帝的遺志,所以作為後主來說,肯定要始終的記住這一點。另外,在這一基礎上,更是要開張聖聽,賞罰分明,親賢遠佞。  

劉禪像

《出師表》這本是一份奏章,主要就是寫諸葛亮在出師北伐之前想劉禪陳述的建議,所以,作為後主劉禪來說,應該怎樣給諸葛亮回信是一個問題。因為諸葛亮在這封信中,多次提到「先帝」,和「陛下」。並且,在字裡行間也體現了長輩對晚輩誠摯的建議述說的感覺。所以,劉禪後主也要在不失去「陛下」的威信的同時,有著身為晚輩的謙虛。

另外,劉禪還要針對諸葛亮丞相在《出師表》中提出的建議作出相應的回應,比如說,在「親賢臣,遠小人」這個建議中,首先要肯定這個觀點的正確性,並且,明確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其實是和這個一致的。除此之外,劉禪還要針對諸葛亮提出的建議作出自己的判斷,比如說,諸葛亮丞相提出來的,但是畢竟是大事,所以還是要有專門的研究機構研究討論這件事,請丞相相信研究機構的辦事力度,我們一定會攜手共同的光復漢室大業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