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在蜀繼位長達41年,他真的軟弱無能嗎?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三國網小編一起看下去。
在《三國演義》中,劉禪可以說是一個軟弱無能的人物,作為劉備的繼承人,他給現在讀者印象最深的是「樂不思蜀」這個典故,為後人所恥笑。但是真正歷史上的劉禪,其實非常聰明,並非軟弱無能,在蜀繼位長達41年。
劉禪是劉備的長子,是劉備的甘夫人所生。根據《三國演義》的描述,劉備在逃亡之際被曹操追上來,劉備與家人走散了,猛將趙雲七進七出曹軍陣地把劉禪從死人堆裡救了出來,經過驚險時刻的劉禪,非但沒有被嚇哭,而且在趙雲懷裡睡著了。
逃過一劫的劉禪在小時候又遭到了東吳的欺騙,孫權用計讓孫尚香帶劉禪到東吳,以此來要挾劉備還荊州,這次又是趙雲發現後將劉禪救了回來。兩次脫險的劉禪估計是福大命大,長大之後肯定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但是沒想到長大後的劉禪不喜歡讀書,顯得有些笨拙。
劉備夷陵之戰大敗而歸,蜀國精銳耗盡之際劉備急火攻心,在不久於人世之際召集了諸葛亮,李嚴等一班老臣托孤劉禪。劉備對自己兒子未來執掌蜀漢能力表示懷疑,一度讓諸葛亮繼位繼續完成他復興漢室的夢想。但是諸葛亮堅決不受,願意全力輔佐劉禪。劉備為讓諸葛亮安心,讓劉禪拜諸葛亮為亞父,給予了諸葛亮決斷之權,讓他輔佐劉禪。
《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原話為「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就這樣,在諸葛亮主政期間,蜀國國家大事基本上沒有劉禪的什麼事情,都是諸葛亮親力親為,劉禪一般都在宮裡吃吃喝喝上上朝,在眾人眼裡劉禪如果沒有諸葛亮,怕是王位都保不住了。就這樣直到諸葛亮北伐去世之際,劉禪聽到諸葛亮病危,急忙派遣近臣李福前去問候,問了諸葛亮一些事情。
《資治通鑒》描述:亮病篤,漢主使尚書僕射李福省侍,因諮以國家大計....如公百年後誰可任大事者,故輒還耳。乞復請蔣琬之後,誰可任者?」亮曰:「文偉可以繼之。」又問其次,亮不答。
出自《資治通鑒》的人物傳記,相比《三國演義》來講可信度要高很多。劉禪讓李福去問諸葛亮的繼承人的問題,其實有兩層意思,一方面是想知道在諸葛亮心中誰的才能可以擔任他的職務,另一方面在試探諸葛亮,會不會把自己的兒子也當了他的繼承人,也要權傾朝野。
諸葛亮回答完蔣琬、費煒,對第三位繼承人沒有給出答案,顯然諸葛亮已經感覺到什麼了,聰明絕頂的諸葛亮或許這才恍然大悟,是劉禪為了試探自己會不會把他兒子也搬出來當丞相。之前劉禪在朝廷上那種毫無城府其實是裝出來的,他希望自己能掌權,明白後的諸葛亮已經晚了,或許應該早點放權給劉禪,但此時權力也即將放下了。
諸葛亮去世之後,劉禪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自己掌握權力,廢除了丞相職位,改為尚書令、大將軍和大司馬三個職位,分別掌管不同的事情,稀釋丞相權力,軍政民分開管理。隨後劉禪開始自己掌權,完全控制了蜀漢權力中心。
《三國誌》記載,劉禪廢除了丞相制,設立尚書令、大將軍和大司馬三職互相制衡,軍政事務分開。
在諸葛亮去世之後,參軍楊儀與大將魏延之間發生矛盾,兩人共同上書劉禪表明對方要反,劉禪當機立斷選擇相信楊儀,讓其平亂,事實證明魏延確實有擁兵自立之嫌疑,想獨攬軍權,劉禪在這件事情的判斷上的完全沒有錯的。當時諸葛亮去世不久,劉禪就能看透兩個臣子之間的心思,並且妥善處理,這並非是一個傻皇帝能幹的事情。
隨後在楊儀自恃功高後,對劉禪產生了一定的威脅,劉禪立馬收集他說出話的罪狀,最終將楊儀也打壓下去了,不給威脅到自己權力的人一點機會,生怕又一個「諸葛亮」出現了。
除此之外劉禪還是一個仁義之君,這點與前益州之主劉璋有些類似,但是不同的是劉禪有度,而劉璋腐敗無度。劉禪在位期間多次大赦天下,是仁義之君的表現,同時也對益州和漢中百姓的一種福利,讓他們能更好的生活。
諸葛亮在位期間,劉禪其實是反對北伐的,劉禪人物北伐勞民傷財,且成功率很低,同時對諸葛亮的身體表示擔憂,因為從成都北伐出征,需要走很多山路。多種因素造成劉禪在北伐上與諸葛亮意見相左,只是當時是不好明確拒接諸葛亮而已。
「相父南征,遠涉艱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
劉禪在諸葛亮去世之後表現出來的政治手段,以及自己如何掌握權力做法上面,顯得非常成熟。這種人在行事之前,必定有著很深的思考,一個毫無城府的人不可能會想到這些東西。劉禪在位41年,在諸葛亮主政期間,表現出那種什麼都不懂需要輔佐的姿態,再到諸葛亮去世之後的雷霆之勢,顯然劉禪在等待時機,自己掌權不想做他人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