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在諸葛亮逝世後,為何不讓屬吏前去奔喪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禪在諸葛亮逝世後,為何不讓屬吏前去奔喪呢?

後主劉禪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三國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公元234年,為蜀漢的建立、發展、壯大奉獻了一生的蜀漢丞相諸葛亮,耗盡了最後一點精力,犧牲在工作崗位上。他一生淡泊名利,只因報效先主劉備三顧茅廬知遇之恩,一直兢兢業業為蜀漢操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然而,諸葛亮於五丈原病逝後,劉禪卻下達禁止奔喪的詔書,結果只有譙週一個人因行動迅速,獨自一人來到前線奔喪。那麼後主劉禪為何不讓丞相府屬吏前去奔喪呢?下面依據《三國誌》中相關內容,分析如下三個原因。

其一,劉禪認為如果丞相諸葛亮屬吏都去前線奔喪,蜀漢朝政可能會癱瘓。

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可是天也沒有塌,蜀漢國家還在,還得正常運轉。如果蜀漢官員因為擎天柱諸葛亮病逝,就失去控制,連手頭的工作也丟下不管,盲目前去五丈原奔喪,這個國家也就不會長久了。當時,諸葛亮為蜀漢丞相、益州牧和司隸校尉,在先主劉備去世,也掌權十幾年之久。在諸葛亮手下當過差的各級官員、軍政要員,還有丞相府的幕僚等等,幾乎所有的蜀漢官員都和諸葛亮有關係,就連後主劉禪,還得稱呼諸葛亮一句「相父」。

按照當時禮節來說,上到皇帝劉禪,下到大部分官吏,都得前前後後有多少屬吏故吏,這麼龐大的數目,遍佈蜀國各地。 諸葛亮在關中五丈原去世,這麼多的人員去關中,或者去棧道奔喪,整個蜀漢政府就會立即陷入癱瘓狀態。即使是要有人去奔喪,也得有組織地去奔喪,亂哄哄地奔喪。

其二,劉禪認為諸葛亮靈柩已經被楊儀護送,不久就能回到成都,沒必要興師動眾前去奔喪了。

諸葛亮病逝於前線,他遺命長史楊儀在他死後撤兵,同時,向成都報喪,讓成都劉禪及文武大成做好接應的準備,為丞相諸葛亮準備下葬、祭奠等後事。當時,楊儀、姜維、王平等人護送著諸葛亮的靈柩返回成都,已經走到了半路上。不久,楊儀就能護送諸葛亮靈柩回到後方成都。因此,成都的文武大員已經沒有必要再興師動眾,前去前線五丈原祭奠諸葛亮了。

如公元223年先主劉備病逝白帝城永安宮時,也只有丞相諸葛亮及劉永、劉理前去見了劉備最後一面,當時的太子劉禪只能坐鎮成都,穩定局勢。在劉備死的死後,劉禪肯定想念自己的父親,想見父親最後一面,可是為了國家,他忍住了,沒有胡來。現在諸葛亮病逝,情形相似,他也是非常想去前線,親自迎接「相父」諸葛亮,他也忍住了。

其三,譙周因為行動迅速,在禁止奔喪聖旨下達之前已經奔赴前線奔喪去了。

後主劉禪在接到「相父」諸葛亮的死訊後,剛開始愣住了,呆住了,沒有反應過來,不敢接受「相父」已經離去的現實。後來,他反應過來了,為了蜀漢國家大事,他下達了禁止奔喪的詔書,可惜的是,已經遲了,在家休息的譙周已經出發了,沿著蜀道風馳電掣般奔向前線。劉禪只能默認譙周的奔喪,而對於其他人,他嚴禁奔喪。

《三國誌·譙周傳》:亮卒於敵庭,周在家聞問,即便奔赴,尋有詔書禁斷,惟周以速行得達。

譙周也是由於得知諸葛亮病逝的消息後,為了盡一份作為下屬的心意,這才快速奔喪,趕在了禁止聖旨的前面。好多人覺得蜀漢就是被譙周給勸說沒了的,就是他勸說劉禪放下武器的,對這個「投降派」印象非常差。實際上,譙周是一個蜀漢的一個著名學者,非常有文化。

總結:從以上三個原因可知,後主劉禪禁止蜀漢文武大員前去五丈原前線奔喪,主要是為了蜀漢政局穩定,而諸葛亮靈柩在會成都的路上,也沒必要興師動眾,前去奔喪。至於譙周,他行動太迅速了,在劉禪下詔書之前, 已經出發了,所以只有譙週一個人。順利到達前線,為諸葛亮奔喪。

而不是有些謠言,說劉禪早就厭惡諸葛亮把持朝政大權,威脅到他的皇位。這次諸葛亮病逝,他為了削弱諸葛亮在蜀漢的威望,特意下了這麼一道聖旨,不讓蜀漢官員前去五丈原前線奔喪。實際上,從始至終,劉禪對「相父」諸葛亮都非常信任,沒有懷疑過他,這從他招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為駙馬可以看出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