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死前說了什麼?死後句句應驗了,諸葛亮懊悔莫及!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三國裡我們都說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其實他也是有缺點的,他在識人這一方面是趕不上劉備的。劉備死前留下一句遺言,諸葛亮不聽,誰知後來卻句句應驗。
對於馬謖這個人,孔明先生是喜愛有加的,因為至少馬謖的理論知識還是非常扎實。如果單單憑嘴上的功夫,恐怕先生也不是馬謖的對手。至於馬謖能不能擔當大任,也不能僅僅通過一兩場戰鬥就決定了吧?失去了街亭,先生也是有直接責任的,他在斬馬謖時流下的眼淚,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在為自己的決策失誤而悔恨。
對於馬謖來說,他本身一般都是做參謀,並沒有經常領兵。但是諸葛孔明真的是對馬謖過於偏愛了,放著身邊眾多身經百戰的老將不用,偏用馬謖,所以他用人不當是導致街亭丟失的關鍵原因。這可能也是劉備死前要讓諸葛亮一定要將馬謖殺掉的原因吧,因為諸葛亮在思考上已經偏向馬謖,而沒有辦法公正的對待其他人了。
這對於一個謀士參謀來說是很可怕的,因為謀士參謀他本來就是要用腦子思考問題,先生這樣的狀態就有點像電腦被病毒所害而無法正常程序的運轉。所以劉備死前,還跟他說過,馬謖這個人沒有根本沒有想說的那麼厲害,是千萬不能擔當重任的!顯然,諸葛亮並未聽進去。那到底為什麼諸葛亮如此信任馬謖,難道就是憑著一股腦的喜歡?當然不是。
馬謖有其厲害之處。知道那個七次擒住孟獲又將其放走的著名計謀嗎?這正是馬謖的傑作呀。諸葛亮採用過馬謖的多條計策,並都得到了成功的回報,這讓他對馬謖漸漸十分信任,以至於為了馬謖,劉備的托孤遺言他都沒有聽進去。先生是多麼的敬重自己的主子,但卻唯獨因為馬謖破了規,可以見得馬謖對於他的影響該是多麼的大呀。小編認為當時先生應該認為劉備對他說的話是過度憂慮了,馬謖可是個人才,讓他留下會給蜀國的發展注一針強心劑。這是小編對當時諸葛亮內心活動的猜想。
諸葛亮乃天降英才,自然也有識別同類的能力。後來不得不斬殺馬謖,雖然說直接原因是因為馬謖的過失,但也有諸葛孔明隨便用人的過錯。馬謖只是常常參謀而沒有領兵的經驗,自然會有疏忽,放著那些經常領兵的老將卻不去用,還說得上什麼各在其位?但是如果先生殺掉馬謖,那麼所有事情的責任,就都是馬謖一個人扛了。為了籠絡人心,馬謖必斬無疑!
劉備臨死前對諸葛亮所說的,果然一語成讖,不殺馬謖的話,蜀國就因為他而滅亡。其實他說這樣的話也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他意在告誡諸葛孔明不能太過於重用馬謖而失了公正和分辨能力。但是小編前面說過,因為馬謖出的那些計策讓諸葛孔明數次都得到了成功的應證,這些都加深了他對於馬謖的信任,不過這種信任後來大大干擾了諸葛孔明對人才使用的辨析能力。而馬謖呢。雖然有些才能,但多在於理論方面,如果讓他帶兵打仗遲早要吃大虧。從丟失街亭一戰,就可以看出這一點,劉備作為帝王還是要深謀遠慮的多。
我們都聽過一句歇後語,馬謖失街亭—言過其實!可見其只有嘴上的理論功夫,並不具備領兵打仗的才能。街亭的丟失對蜀國造成了重大的損失,使得本來就危如累卵的蜀國險上加險,也就加快了蜀國滅亡的進程,哎,世人不能只責備馬謖,還要怪諸葛亮一意孤行,沒有聽進去劉備遺言!
聰明的人也難免有犯傻的時候,事情也總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的,當你處在一件事情的漩渦裡,你就很難看清這件事情的本質,卻有固執己見,反而會對給你提供建議的人不屑一顧。在這件事裡,諸葛孔明是當局者,而劉備是旁觀者,可惜的是劉備的建議先生根本聽不進去,這就導致了漩渦裡另一個人的悲劇,那就是馬謖。
在劉備統治的時期,馬謖始終沒有機會參加過戰鬥,這讓他造成了非常多的理論,但因為缺乏了戰鬥經驗,所以他在真正的戰爭中並沒有什麼樣的經驗。馬謖是無用的嗎?其實馬謖的無用,也是劉備造成的,劉備並沒有信任他,他寧願相信沒有讀過書但是很有作戰經驗的武將,他也不願意相信這麼懂兵法的馬謖。
其實馬謖的失敗其實也是劉備對他不信任造成的,也因此就這樣可惜了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才,而諸葛亮排除了眾人的異議用他,卻讓馬謖著急展示自己的才能而掉入到了圈套裡面,就這一次的失敗就導致了這樣一個人才的消失,實在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