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猇亭[Xiāoting],古地名,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北),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前面兩場戰役分別為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劉備揮兵攻打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一面向曹魏稱臣,一面任命陸遜率軍應戰。陸遜與劉備相持七八個月後,最終於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的又一次實力大損。
在夷陵之戰中,劉備一方可謂損失慘重,比如大家熟悉的謀士參謀馬良,就是在夷陵之戰中陣亡的。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程畿,也是在這場戰役中戰死沙場的。以下,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程畿這位蜀漢將領。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
首先,程畿,字季然,巴西郡閬中縣(今四川省南充市閬中市一帶)人。東漢末年。劉璋割據益州,程畿為漢昌縣的縣令。
建安五年(200年),巴西郡太守龐羲因天下混亂,認為巴西郡應該有自己的兵馬,此時漢昌縣分佈有少數民族賨人,賨人為人剛猛,秦漢之際,漢高祖劉邦借助賨人的力量以平定關中。
於是,龐羲命令程畿大量徵召賨人為部隊。不久之後,有人在劉璋面前說陷害龐羲的壞話,說龐羲想要背叛劉璋,因此劉璋暗中懷疑龐羲。趙韙屢次勸告劉璋,劉璋不加理睬,趙韙也懷恨在心,於是反叛劉璋。
對此,在益州牧劉焉去世後,劉璋雖然接替了他的官職。但是,劉璋對於益州的掌控,卻不是非常牢固。在此背景下,益州多次爆發叛亂,這自然影響到了程畿這位將領。
建安六年(201年),趙韙起兵造反,將劉璋圍困於成都。東州兵和趙韙叛軍力戰,趙韙敗退到江州,被殺。龐羲聽說這件事後十分害怕,將要謀求自守,於是,龐羲派遣程畿的兒子程郁宣佈旨令給程畿,讓程畿派出之前組建的大軍,以此幫助自己。
二
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得知巴西郡太守龐羲的命令後,程畿告知龐羲:「本郡募集大軍,本來不是為了叛變,雖然有人混淆視聽,但還是需要表達自己的盡誠之心;若必定因為感到恐懼,於是懷有叛離之心,並非是我程畿所接受的。」換而言之,程畿是不想背叛益州牧劉璋的,他也希望巴西郡太守龐羲可以迷途知返。
同時,程畿還告誡程郁:「我受到益州的恩惠,應當為州牧竭盡忠誠。你是郡吏,應當為太守效力,不可以認為我曾有叛離之心。」
但是,巴西郡太守龐羲卻不願意繼續為劉璋效力了。於是,龐羲遣人告訴程畿說:「你的兒子在郡裡,不服從郡太守的命令,因此你的家族將受到禍害!」
在這個時候,程畿沒有因私忘公,而是回答道:「戰國時期,樂羊作為魏國將領,為了盡職盡責,導致自己的兒子被殺,這不是父子之間沒有情誼,而是因為君臣間的大義。如今,即使你殺掉我的家人,我也不會跟隨你造反的。」
面對堅定不移的抨擊,龐羲明白自己想要造反的話,也是很難成功的。於是,龐羲向劉璋表示表示深切的謝意,劉璋也寬恕了龐羲,在聽說程畿的事跡後,任命程畿為江陽郡太守。從縣令到太守,程畿逐漸成為益州牧劉璋麾下的一位重要將領。
三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璋聽聞曹操要率軍進取漢中,非常擔憂,張松建議劉璋邀請劉備入川,讓其攻打張魯,防衛益州。劉璋於是派遣法正、孟達領兵四千人迎接劉備,劉備率領龐統、黃忠、魏延、卓膺等將領入川。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並發動戰爭,這就是三國時期著名的益州之戰。此戰,劉備一直向成都逼近,諸葛亮、張飛和趙雲亦入蜀助戰,但劉備軍隊在雒城時受阻一年,直至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劉備圍困成都,劉璋才向劉備投降。在益州之戰中,程畿因為所在的江陽郡,地處益州的南部,從而沒有參加到這場戰役中。等到劉備平定益州之後,任命程畿為從事祭酒。在漢朝時期,刺史的從事有主簿、文學、勸學等多種,因此又設置從事祭酒,為從事之長。而這,顯然意味著程畿獲得了劉備的信任和器重。
四
最後,公元219年,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時候,孫權派遣呂蒙偷襲荊州,並斬殺掉關羽。於是,到了公元221年,在登基稱帝后,劉備親自率軍征討東吳,這就是著名的夷陵之戰。章武元年(222年),程畿隨先主劉備東征吳國,蜀軍於夷陵遭遇敗績,沿長江順流而下退軍。
在兵敗之後,有人告訴程畿:「後面的追兵已經趕上,拋棄船隻,便可以逃脫。」對此,程畿說:「我在蜀漢大軍中,未曾因為敵人棄船而走,何況跟隨天子而遇見危險呢!」於是,東吳的追兵趕上程畿所在的船隻。面對東吳大軍,程畿拒絕歸降,而是親自持戟與敵人戰鬥,甚至有敵船翻倒在江中。因為大量敵軍趕到,一同攻擊程畿,程畿最終戰死沙場。對此,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都忍不住讚歎程畿的忠勇,表示:「慷慨蜀中程祭酒,身留一劍答君王。臨危不改平生志,博得聲名萬古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