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鼎立,群雄割據,這是這樣的年代,造就了很多著名將領,也就有了三國二十四著名將領之說。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與大家一起分享。
呂布手下有八健將,即張遼、高順、郝萌、曹性、成廉、魏續、宋憲、侯成,其中高順最猛,張遼綜合能力最強。本文談一談呂布手下的張遼,一位被《三國演義》嚴重低估的著名將領。
《三國演義》中,二十四著名將領的排名,張遼和張郃並列為二張,僅排第13和第14位,只能算一流末尾或二流著名將領,而真實歷史上的張遼,一生戰績遠超關羽、張飛,綜合能力足以進入三國著名將領前五。唐肅宗時期,對歷代武將有過總結,將張遼奉為曹操手下第一將。
值得一提的是,關羽與劉備、張飛是結拜兄弟,但鮮為人知的是,張遼可謂關羽的第三位兄弟,兩人感情非比尋常。
01
漢武帝時期,反擊匈奴的第一仗是在北地邊陲馬邑,即「馬邑之圍」,計劃吸引匈奴圍攻馬邑,半途伏擊匈奴,最終埋伏圈被匈奴識破。馬邑之謀的發起者叫聶壹,史書上沒有記載商人聶壹的下場,但二百多年後,《三國誌》中提到張遼「本聶壹之後,以避怨改姓」,因此張遼也算是名人之後。
由於生活在與匈奴等雜居的邊陲之地,張遼勇武過人精通騎射,「并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使將兵詣京都」,成為大將軍何進的屬下,何進被殺後,張遼成為董卓下屬,董卓被殺後,張遼成為呂布下屬。
不過,張遼雖然「以兵屬呂布」,但他以北地太守或魯相的名義,在呂布軍中仍保持相對的獨立地位。涼州軍反攻長安時,張遼跟從呂布向東奔逃,這時才算真正意義上歸屬呂布。
02
呂布與張遼逃到兗州後,與曹操發生了多次戰爭,戰事持久而慘烈,呂布集團曾數次戰勝曹操,一度將曹操打得僅剩1萬餘士兵,這時是曹操從軍之後的最低谷,差點就被呂布給消滅了。最終,由於一場蝗災出現,雙方各自罷兵,讓曹操有了喘息之機。
198年,呂布的部下奉命用金子購買軍馬,但在途中,金子都被劉備軍隊抄掠走了。於是,呂布派遣張遼、高順攻打劉備,擊敗擁有關羽、張飛的劉備軍。劉備向曹操求援,夏侯惇派兵援救,再度被張遼擊敗,夏侯惇還被射瞎一眼,呂布軍第二次俘虜劉備妻兒。
本來,曹操正在攻打張繡,因為東線失利,於是曹操親征呂布,圍困下邳三個月,最終呂布嫡系將領侯成、宋憲、魏續三人綁縛陳宮向曹操投降,見大勢已去,呂布向曹操投降。之後,張遼率軍歸降曹操,被任命為中郎將,並賜爵關內侯。《資治通鑒》中記載,在曹操對下邳城內的投降者們以禮相待之後,張遼才率軍投降。
03
張遼投降曹操後,參與的第一場重要戰爭是官渡之戰,與關羽作為前鋒,擊破顏良軍隊,「使張遼、關羽前登,擊破,斬良」,因數有戰功,陞遷為裨將軍。
官渡之戰中,關羽之所以在場,其實有一段不太光彩的歷史。劉備投降曹操後,曹操非常優待劉備,隨後讓劉備到徐州攔截袁術,結果劉備趁機襲殺徐州刺史車胄,反叛了曹操。官渡之戰前,曹操攻打劉備,劉備敗逃投奔袁紹,關羽戰敗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禮,任命為偏將軍,《三國誌》記載「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
關羽沒有斬殺顏良前,曹操非常欣賞關羽,於是就派張遼以私人感情試探他,曹操對張遼說「卿試以情問之」。可見,這說明張遼與關羽關係非同一般,聯繫到兩人都出自并州,因此關羽與張遼可能早已認識。
由於關羽決心追隨劉備,張遼擔心曹操怒而殺羽,於是為關羽擔保「羽受公恩,必立效報公而後去也。」三國著名將領中,張遼和關羽惺惺相惜,倆人分屬曹、劉不同陣營,卻公私分明,肝膽相照。在三國人物中,關羽性格極其高傲,能與他私人感情很好的,除了劉備、張飛之外,無非就是張遼了,因此張遼算是關羽的第三位兄弟。
04
官渡之戰第二年,張遼與夏侯淵圍困東海郡時,充分體現出張遼的眼力與膽量。
當時,張遼與夏侯淵圍困東海郡數月,糧秣將盡,而東海郡主將昌豨一直堅守,於是夏侯淵等人覺得應該退兵了。但張遼卻敏銳的發現:在他巡視圍城時,昌豨一直盯著他看,且城中射出的弓箭日益稀少,因而判斷昌豨內心猶豫,覺得可以爭取昌豨投降。於是,張遼隻身入城去見昌豨,而昌豨見張遼如此坦誠相對,心中歡喜,便投降了曹操。
事後,曹操都忍不住害怕,責怪張遼說「隻身赴敵巢穴,這不是大將所為。」張遼拜謝了曹操的關懷,回答說「憑著明公威信著於四海,我張遼拿著聖旨,昌豨必定不敢害我。所以我才這麼做。」可見,張遼不僅眼光、膽量一流,而且情商還不是一般的高。
尤其收復東萊諸縣後,張遼引軍還鄴城,曹操親自出城迎接,邀請張遼同乘一輛車,並任命張遼為蕩寇將軍。能與曹操同乘一車的,都是一時英雄,能讓曹操高看一眼。之後數年,張遼東征北伐,幫助曹操一統了北方。
05
曹操打敗袁紹、公孫度等人後,基本統一了北方,但北方還有一個異族敵人,即烏桓。盤踞在北方的烏桓,猶如背後芒刺,不征服烏桓,曹操不放心南征,於是207年曹操率領張遼等親征烏桓。
四百多年前,劉備征討匈奴,前鋒在山西白登山被圍,而曹操親率的前鋒在遼東白狼山被圍,兩者異曲同工。曹軍主力在後,身邊只有少量部隊,於是將士們非常擔憂,希望等待後續部隊或突圍撤退。在「左右皆懼」的氛圍中,張遼力排眾議,反對畏敵不前,極力勸說曹操應當趁著胡虜的陣勢不整,立刻進行交戰,而不是等待後援。令人意外的是,曹操不僅同意張遼的建議,而且還指揮權暫時交給張遼,「自以所持麾授遼」。
最終,張遼率軍突擊,大破烏桓軍隊,並臨陣斬殺掉以「驍武」著稱的烏桓單于蹋頓,及名王以下十餘人,俘虜二十餘萬人,取得了白狼山之戰的輝煌勝利,為曹操消除了來自北方的隱患。
經此一戰,張遼名顯天下。唐朝的昭文館大學士甚至將張遼與衛青、霍去病相提並論,有詩句寫在《登長城賦》:「衛青開幕,張遼闢土,校尉嫖姚,將軍捕虜。」其實,整個三國時代,張遼是外戰功績最大的一位,而且戰果大的驚人,唐朝文人如此讚美他不為過。
06
三國鼎立後,魏蜀吳彼此攻擊時,往往誰主動進攻誰敗。赤壁之戰後,曹操非常不甘心,多次南征孫權,但最好的結局也只是無功而返,張遼也沒立下什麼戰功,但東吳孫權攻打魏國時,張遼卻爆發出了驚人的能量。
215年,曹操主力在攻打漢中張魯,東吳孫權趁機率軍十萬進圍合肥,張遼審時度勢,根據曹操遠征漢中而合肥缺乏後援的現狀,決定在孫權合圍之前,率先出擊,「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固守城池。
當夜,張遼精選八百勇士,開剝牛肉賞讓將士使勁吃,第二天天色剛亮,張遼身先士卒直陷敵陣,《魏書》中記載「孫權率十萬眾圍合肥,遼募其敢死者八百人,登鋒陷陣,大破之」,戰至中午時,「權人馬皆披靡」、「權眾破走」,孫權十萬大軍首戰失利。
之後,孫權又圍困合肥十餘天,但因為士氣低落,覺得不可能奪取合肥城了,於是退兵。這時,張遼又率軍乘勢追擊,並準確預估了孫權的逃生路線,分兵繞過東吳軍隊進行毀橋,最終幾乎再次捉住孫權,而孫權與甘寧鞭馬助勢,才得以躍過斷橋,死裡逃生。史書上記載,張遼因為不知道孫權的相貌錯過俘虜孫權的機會,以至功虧一簣,這大概是孫權最為落魄的時候。
此役之後,若江東小兒啼哭不止,其父母只要嚇唬說:「張遼來了,張遼來了!」孩童就不敢再哭泣了,這就是「張遼止啼」典故的來歷。之後,孫權再度攻打魏國時,坐鎮江都的張遼已重病纏身,孫權與東吳卻猶豫不決,告誡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可見張遼成了孫權最害怕的敵人。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寫到:「唬殺江南眾小兒,張遼名字透深閨;才聞乳母低聲說,夜靜更闌不敢啼。」
《三國演義》的主旨是揚劉抑曹,重點描述蜀漢風采,但即便如此羅貫中還是不得不張遼的英勇無敵。可以說,三國諸將中,張遼智勇雙全,且又能顧全大局,實為一位罕見的大將之才,至少可以排在三國著名將領譜的前五。
唐肅宗時期,追封姜子牙為武成王,以歷代六十四為著名將領配享姜子牙,其中三國入選的著名將領為:蜀漢為諸葛亮、關羽、張飛三人,東吳為周瑜、呂蒙、陸遜、陸抗四人,曹魏為張遼和鄧艾二人。可見,張遼才是曹操手下第一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