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劉禪和孫皓的事情,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皇帝有權,幾乎什麼都能做,皇帝沒錢,那就成了傀儡和擺設。但因為皇權魅力無窮大,所以又時刻被人盯著,故而,皇帝也就成了高危職業,稍有不慎,便是死,即便是開國之主,或者能力很強的皇帝,也常常難免。
比如開啟齊國霸業的公子小白齊桓公,最後因為任用奸臣,落得個被禁宮中,活活餓死,屍體最後都臭了才被人發現;至於那些亡國之君就更不用說了。
齊桓公
李煜,南唐後主,詩詞風流一輩子,最後被迫喝下一杯毒酒;宋徽宗、宋欽宗,被擄到金國,拉到廟裡,當著無數人的面,脫下衣服,披著羊皮,跪著趴著,受盡屈辱。
總之,不管出於懷疑還是必要,亡國之君通常都會死。當然,也有亡國之君,最後也能善終,比如三國時期的劉禪和孫皓,這兩人最後就沒死,這又是為何呢?
劉禪
以小編看來,大概有三個原因。
1、曹丕對漢獻帝劉協的仁慈。
公元220年,曹丕逼漢獻帝劉協禪讓,做了大魏皇帝,因為宣傳的是魏承漢統,自然是要以仁孝來治國,既然以仁治國,皇帝自然要帶頭仁慈。
故而,曹丕封了獻帝劉協為山陽公,也沒再尋機殺害。當然,這裡面還有其他原因。
司馬炎
比如當時還有很多人對大漢忠心,為了籠絡這部分人心;此外,曹丕的妹妹,也就是漢獻帝劉協的皇后曹節,對漢獻帝劉協也是非常忠心,破口大罵曹丕都不肯把玉璽交出去。
漢獻帝劉協有她,這輩子也算值了。
幾十年後,司馬炎也仿曹丕,逼魏元帝曹奐禪讓,晉承魏統,也依然以仁慈為主,故而劉禪、孫皓能得以善終。
曹丕
2、收攬蜀國、吳國人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儘管劉禪、孫皓投降了,但這不表示他們的臣子、臣民投降,更不代表他們打心裡歸順,所以司馬炎也得做做樣子,對兩位亡國之君好一點。
這樣,起碼不會讓別人有反抗之心,否則,只怕天下不寧。
劉禪
3、劉禪、孫皓本身就不必要殺。
劉禪不並非扶不起的阿斗,但也不是什麼天縱其才的聖主,當時他已經沒了退路,故而也就沒反抗之心,活著就好,所以才留下那句「此間樂,不思蜀也」。
至於孫皓,此人是暴君,要不是陸抗那場西陵之戰的勝利,吳國恐怕得提前8年滅國。他原本就不得人心,殺掉反而不好,不如留著,還能做給吳人看。
總而言之,劉禪和孫皓是毫無威脅的人,何必殺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