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如果諸葛亮多活三十年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諸葛亮公元234年去世的時候,僅僅五十出頭,我們不妨開個腦洞,假設諸葛亮能夠多活30年,能否匡扶漢室,讓蜀漢統一天下?因為公元251司馬懿亡故,26年司馬炎才代魏,257年諸葛誕起兵發動三國後期最大規模造反戰爭,這期間曹魏政局動盪不安,司馬氏蠢蠢欲動,是有許多可乘之機的。
先說結論,我個人覺得「翻盤」機會不大。理由的話,有兩個假設前提:
第一個假設:諸葛亮依舊保持高頻率的「北伐」進攻魏國。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覺得別說統一,就是蜀漢自己就得先完蛋。
人口和經濟是蜀漢政權的硬傷。魏國只要採取守勢就好了,待到蜀漢將士老病,北伐也就沒有然後了。諸葛孔明連續北伐,都是趁著帶過來的士兵還能打的時候,以蜀漢的人口基數,後期根本招不到這麼多兵了。
而且「魏國政局動盪不安」,這個是有前提的,就是諸葛亮死後,魏國的關隴前線軍事壓力陡減,加上曹睿病逝托孤,司馬懿回到了中央開始參與到核心權力鬥爭。
那麼如果諸葛不死,持續北伐,司馬懿作為繼曹真之後的魏國大將軍大都督,關隴地區最高軍事長官,必須是待在抗蜀前線,哪有時間去搞什麼朝堂鬥爭,「高平陵事變」,沒有的事;還有一點可能,那就是諸葛死得早,曹睿開始放飛自我,如果外部壓力持續,曹睿不一定這麼早就死了,曹睿不死何談後面的政局動盪,「淮南三叛」更無從談起(因為壓根就不會有司馬專權了,沒有因何來果)。
在回過頭來看蜀漢內部,有一種觀點,諸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除了「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政治訴求之外,更重要是從現實出發,那就是國家硬實力的差距,時間優勢不在蜀漢這邊。諸葛只有保持持續加壓態勢,從中找出一絲機會給予致命一擊。可實際情況就是,從建興六年(229年)到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直到死都沒有這個機會,那麼再來10年會有嗎?
所以我覺得不會,反而隨著時間推移,諸葛亮不但會面臨巨大軍事經濟壓力,還有政治壓力,就是來自益州本土勢力的反抗,李嚴是否會發難不清楚,但起碼其他益州人士,如譙周等人製造的輿論在他活著的時候就開始了。到這裡,反而蜀漢的政權動盪可能性要大過魏國,一方面要調和益州派和荊州派,另一方面還要持續保證蜀漢軍事力量,100萬人口要養活10萬軍隊,這對於蜀漢政權來說是個致命的負擔。
實際上,歷史上真正專權的是諸葛亮,而司馬懿是在70歲發動高平陵政變後才開始專權的,如果時間延長30年,諸葛亮持續保持這種權利的高度集中,我覺得政治風險會更大。
那麼第二個假設,諸葛亮知道自己會活很長時間,所以他開始按照隆中對構思「十年養百姓、十年開拓天下、十年致太平」那麼蜀漢有機會嗎?我還是覺得機會不大。
因為最簡單一個道理,你在發展,別人也在發展。有一個細節,那就是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的第二年,239年就從關隴地區掉頭直接去了遼東,滅了公孫淵這一魏國背後的「定時炸彈」,算是徹底真正統一了北方。
隨著時間推移,佔據天下三分之二的魏國發展無論如何都要比只有一州之地的蜀漢來的更快更厚實,還有就是絕對人口值的增長,這個就更不用說。其實,魏國只需依靠關中平原的發展恢復,依托長安,就能保證在隴西地區對諸葛的絕對戰略優勢,時間越長差距越大,諸葛亮機會會越來越小。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可能,比如吳國,這些假設裡完全沒有考慮孫吳。三十年裡面孫權會做什麼?因為諸葛亮活著,是否會出現真正和蜀漢聯合一個出擊隴西佔領關中,一個出荊襄、淮南?也許還真不一定。歷史的假設,趣味也許就這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