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有這樣一句話:「20歲看三國覺得曹操最厲害,40歲看三國覺得司馬懿最厲害,60歲看三國覺得劉備最厲害。」
20歲覺得曹操厲害我能理解,挾天子令諸侯,擁軍百萬征戰天下,風頭無盡。40歲覺得司馬懿厲害也能理解,隱忍善謀笑到了最後,天下歸了司馬家。那為什麼說60歲覺得劉備最厲害呢?劉備有人望所歸,有能臣著名將領,但最後還是無法擺脫滅國的命運,從用人和留人心上說確實厲害,但怎麼說也達不到「最厲害」這個評價吧?
小時候看三國演義,覺得曹操、司馬懿、諸葛亮都很厲害。偶然有一天再讀《蜀書先主傳》十分動然,只有經歷過一手創業再經歷徹底失敗的人能明白劉備的強大,儘管曹操也有濮陽之敗,家業幾乎盡喪,但相比劉備這一生實不算什麼。當一個人獲得一定成就再全部失去,那樣的心理打擊非是一般人所能承受,有人自暴自棄徹底墮落,有人窮困志斷,不再某圖弘志。
生死存亡關頭,又能有幾人相隨?劉備從華北破黃巾,卻被張純賊兵大敗,幾乎身死。剛得徐州既為呂布所襲。復得徐州為曹操所敗。聚舊部於豫州與曹操再戰覆敗,再就是棄新野,走當陽。很奇怪劉備早年一生都在逃亡,但他所到之處無不得人心。在公孫瓚麾下時就得田豫、趙雲,在徐州得糜竺、孫乾、陳登,在豫州又得劉琰、袁渙。或隨劉備一生逃亡,如陳登、袁渙、田豫這等雖不在帳下,仍對劉備口贊不絕。
赤壁之戰時劉備已48歲,漢中之戰,劉備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擊敗曹操時已59歲。阮籍一句:「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不知歎盡古今多少英雄豪傑。阮籍、嵇康這種心懷天下大志的人,終未免在司馬家淫威之下煎熬。之所以會產生這種「20歲看三國覺得曹操最厲害,40歲看三國覺得司馬懿最厲害,60歲看三國覺得劉備最厲害。」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人在一生之中20歲的時候最崇尚實力,四十歲的時候最崇尚成功,六十歲的最崇尚名望。
年紀輕輕的大小伙子,剛入社會,對人生,對世界的理解還得比較幼稚,比較膚淺,自認覺得誰最能打,誰說話最狠,誰最殺敵最多,誰最牛逼。在這個年紀,絕大多數人都喜歡敢愛敢恨,寧可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曹操。年過中旬的長者,在社會中摸爬滾打的二十多年,體驗了一把心酸成敗,經歷了幾次兒女情長,對自身,對人生的理解就不會那麼的幼稚和膚淺,自然而然就變成了誰能笑到最後誰笑的最好。
這個年紀,絕大多數人都會敬佩司馬懿韜光養晦,隱忍數年最終奪得天下的城府。等到年過花甲,垂垂老矣,基本上也能看清自己這一輩子,也就看淡了這所謂的輸與贏,也就看淡了這所謂的成功與失敗。人活著最主要還是圖個名聲,你再有錢,一出門別罵指著你脊樑骨罵你不是東西你都不會好受;你再有權,走在大街上別人說你喝老百姓的血吃老闆姓的肉你都不會舒心。
這個年紀,自然是感歎劉備一輩子給自己留下的君臣得道,仁人盛德。三國英雄,各個都不是一般人,像我們這種只能打打嘴仗,在網上噴一噴的傢伙,如果真的到了那個時候,恐怕也就是給他們贏取功名的馬前卒罷了。一將功成萬骨枯,可能我們連枯骨都算不上,只能算個骨頭渣。
劉備有沒有虛偽奉承,這個咱說不了,但是劉備的確做了一輩子的「君子」,在那個年代,能把這個名號維護一輩子的,真的不會是一個簡簡單單的人。其實我覺得普通人不見得會像歷史學家一樣那麼的深究歷史,有些答案似乎是想多了,他們回答的並不是這個問題,而是劉備為什麼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