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世人都不理解曹操?他的理想與抱負是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為什麼世人都不理解曹操?他的理想與抱負是什麼?

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曹操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對於曹操這樣的人來講同樣是如此,只不過他的成長歷程比我們大多數人更加曲折、艱辛而富於變化而已。能夠理解曹操的人不是沒有,只是很少而已,世界上往往曲高和寡、知己難求,放在那個時代都是一樣的。

曹操在年輕時,對於自己閹宦出身的背景很是自卑,出身是他發展的一大障礙。他和袁紹的四世三公背景不同,在東漢末年,那個看重門第出身的時代,在很多人眼裡對於曹操充滿了鄙視和不屑。袁紹儘管和曹操小的時候就是很好的玩伴,但是從骨子裡他是看不上曹阿瞞的,本初眼裡曹操就是個不入流的小丑而已。

年輕時的曹操,其志向和抱負就是做治世之能臣,為此他也做了一番努力,他雷厲風行,堅決和閹宦劃清界限,自己還策劃了刺殺當朝掌權宦官張讓的計劃,準備做個救國救民的刺客。這和當初韓國被秦王政所滅之後,張良最初的做法很相似,「要解心頭很,揮劍斬仇人」,直截了當的做法,單純無二的動力就是這個時候的曹操。幸好曹操失敗了,他的圖謀被張讓發現,因此曹操選擇了躲避起來。

正是因為遠離了那個烏煙瘴氣的朝堂,曹操有了對內自省和審視自己的機會,他開始發奮讀書充實自己,練習武藝來保護自己,阻止鄉俑來壯大自己。手不釋卷對於曹操來講是常態,正是通過自己的學習,曹操開拓了自己的眼界,提升了自己的格局。刺殺一兩個敗類,挽救不了東漢的腐朽,要想改變就要自己具備去改變和引領這個時代的能力。

大將軍何進也好,袁本初也罷,他們都是這個時代的棄兒和可憐蟲,他們只知道自己的利益而沒有天下蒼生。至於那個看上去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是個可憐蟲而已,被董卓脅迫,成了傀儡而任人擺佈,這樣的意味可以說是生不如死,但還要委曲求全的活下去。

當十八路諸侯彙集到一起的時候,大家各懷鬼胎,除了曹操就沒有一個是為了匡扶漢室的,對於這些宵小之輩,曹操懶得搭理,你們不思進取,我自己來!曹操帶著自己的部隊和董卓作戰,儘管險些丟掉了性命,但是卻為自己積累了經驗,也贏得了名譽。

董卓失敗後,大家都有了自己做皇帝的想法,袁紹想立個傀儡皇帝,自己做第二個董卓,而袁術直接選擇了自己做皇帝,其他的人在掙地盤,互相攻伐殺戮。而這個時候的曹操,他做了什麼呢?他找到了漢獻帝劉協,並把這位皇帝接到了自己的身邊,「尊天子以令不臣」,直到這個時候,曹操終於達成了自己治世之能臣的願望。

曹操的這個治世之能臣,並不是為了挽救那個腐朽的東漢王朝,而是為了替天行道做天子之臣。曹操並不是做漢獻帝劉協之臣,而是做大漢之臣,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刻,他還是要堅持做漢臣,在面對大家讓自己代漢自立的請求時,曹操說:「如果天命在我,我願做周文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