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如此厲害,為何在早期一直被埋沒?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三國網小編一起看下去。
槍打出頭鳥,風騷死得早!!!司馬懿早期靠著影帝一般的演技「埋沒」自己,像個醬油黨一樣人畜無害,才能順利的活到後期,閃攻孟達,對陣諸葛,架空魏氏......風騷的把司馬家從一個小型的世家,變成了足以篡奪天下,實現三分歸晉的巨無霸。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司馬懿剛登上歷史舞台,就進入了showtime!
「漢建安六年,郡舉上計掾。魏武帝為司空,聞而辟之。帝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曹氏,辭以風痺,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堅臥不動。及魏武為丞相,又闢為文學掾,敕行者曰:「若復盤桓,便收之。」帝懼而就職。於是使與太子游處,遷黃門侍郎,轉議郎、丞相東曹屬,尋轉主簿。
曹操剛掌權那會兒,曹營五謀主之一的程昱舉薦22歲的司馬懿當上計掾。曹操念著司馬懿老爹司馬防在他困難時期的提攜之恩,就同意了這事兒。
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司馬懿不確定曹操在亂世中的生存能力,也不願意去幹上計掾這種跟著太守查賬的九品小官,所以就使出了程昱以前拒絕劉岱招募的大招——裝病!(也難怪程昱會舉薦司馬懿)
曹操那麼多疑,肯定不會別人說啥自己就信啥,就派了刺客去試探。結果刺客刀都架身上了,司馬懿愣是瞪著眼看著刺客一動不動,將癱瘓偽裝到底。
司馬懿這一「病」曹操是信了,但也把自己政治生涯硬生生的「埋沒」到了七年後。「建安十三年,及魏武為丞相,又闢為文學掾」,這時候曹操根深蒂固,權傾朝野,雖然同意了首席幕僚長荀彧對司馬懿的舉薦,但也對征辟的行者下令,如果司馬懿再猶豫磨嘰,別客氣直接懟他,所以司馬懿半推半就的干了文學掾(相當於曹操秘書)。
伴君如伴虎,司馬懿這個「強扭」來的瓜,雖然可以出入相府,但是在曹操這兒真心沒有太大的份量。那會兒曹營裡面文有幕僚長荀彧、鬼才郭嘉、奇才賈詡、謀主荀攸、程昱等人出謀劃策;武有夏侯淳、夏侯淵、許褚、典韋、張遼等人征戰沙場;司馬懿一個才29歲的新人,放這群老油條裡還真是不太顯眼,真是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也許當時司馬懿真的能力,但是他並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功績來為自己正名。嘴上說的再好聽,都不如拿出點兒實際的東西更讓人信服,這一點不論什麼時候都成立。
司馬懿沒有資歷去跟這些大勢已成的曹營大佬死磕,他默默的念著自己的四字真言:「穩住別浪、穩住別浪......」埋沒自己,兢兢業業、畢恭畢敬的去幹自己的本職工作。即便如此司馬懿還因為「狼顧之相」的事兒,被曹操貶去當馬伕,當伙夫......熬了很長時間才打消了曹操的顧慮。忍常人所不能忍,容常人所不能容,行常人所不能行,決常人所不能訣,成常人所不能成!
建安二十一年,司馬懿藉著曹丕的幫襯升任太子中庶子,開始在曹操眼前露臉,為曹丕爭寵奪嫡立下汗馬功勞,建安二十三年,司馬懿混到了丞相軍司馬的位置,開始在曹營軍隊發光發熱,給曹操提出了「屯田」的建議,靠自己的真才實學,幫曹軍解決糧草的後顧之憂。
結果司馬懿發力沒兩年,曹操就病死了。發喪期間司馬懿將所有事情,都處理的井井有條,順利成章的得到了曹丕的恩寵。瞅準機會果斷出手,將新舊政權的動盪,變成了自己上位的契機。
黃初元年(220年)十一月,曹丕登皇帝位,史稱魏文帝。登基後,任命司馬懿為尚書,不久轉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
黃初二年(221年),免去督軍官職,升任侍中、尚書右僕射。黃初五年(224年),曹丕伐吳,司馬懿鎮守許昌,並改封司馬懿為向鄉侯,轉撫軍、假節,領兵五千,加給事中、錄尚書事。
五年時間,司馬懿爆發式的升職加薪,成了曹魏陣營中的核心人物。這會兒司馬懿功績有了,資歷有了,跟皇帝還是老交情,熬了那麼多年,以前壓頭上那些老油條也基本沒了,不需要再埋沒自己,完全可以倚老賣老正經的開浪。
不過人家司馬懿並沒有掉以輕心,揮霍這來之不易的根基。居安思危,有備無患。司馬懿繼續貫徹「剩者為王」的理念,靠隱忍、裝病、穩紮穩打的耗死了諸葛亮,曹睿,曹爽......從一次次被貶中找到翻身的機會,為晉朝的建立奠定基礎。
司馬懿早期的被埋沒,讓他錯過了群雄並起的紅海廝殺,讓他有時間提升能力,凝聚勢力,在兵微將少的三國末期脫穎而出,漁翁得利。如果司馬懿過早的綻放自己的才華,很可能會像同齡的龐統一樣英年早逝。死掉的天才會讓人惋惜,但是絕對不會被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