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個人,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他就是漢末時代最大的贏家,曹操。曹操,字孟德,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的時候,他興起義兵,討伐董卓,平定黃巾,成長為一方諸侯之後,斬眭固,降張繡,擒呂布,滅二袁,平定三郡烏桓,從此一統江北,成為了最大的諸侯,這是他在軍事上的成就。在政治上,他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和迎奉天子以令諸侯,也廣為人知。至於他的文學成就,估計更是沒有人會陌生,畢竟他的《短歌行》《龜雖壽》《觀滄海》等作品,早就出現在了教科書上。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成語,也是出自他的一篇文學作品,只不過他作這篇作品的目的,並非為了抒發自己的感慨,而是一則軍令,或者應該算是一篇激勵士卒的演講。因為他「發表這篇演講」的時候,正好進軍到了譙縣,所以這篇作品叫做《軍譙令》,原文如下:「吾起義兵,為天下除暴亂。舊土人民,列喪略盡,國中終日行,不見所識,使吾淒愴傷懷。其舉義兵已來,將士絕無後者,求其親戚以後之,授土田,官給耕牛,置學師以教之。為存者立廟,使祀其先人,魂而有靈,吾百年之後何哉!」
意思是說,我舉義兵,是為了掃除天下的暴亂。現在故鄉的人,在戰亂之後都死的差不多了,走在路上,再也見不到一個熟人,這讓我悲痛不已。我現在承諾,犧牲的將士,沒有後人傳宗接代的,讓他們的親戚過繼給他們孩子,官府會給他們發田地、耕牛,並派先生教導他們成才。除此之外,官府還會為他們修建祠廟,讓他們有地方祭祀自己的先人。如果這些都能夠完成實現,我死後就沒有什麼可以遺憾的人。
讀到這段話的人,有人感受到了曹操的傷懷,有人認可曹操的構想,有人則認為曹操僅是為將士們畫了一張大餅,激勵他們繼續為自己拚殺。還有人跳出了文章主旨,回歸到了文字,並從曹操的話中,總結出了一句成語,那就是「百年之後」。當時曹操創下這個詞,意思是指「我去世之後」,一千八百年後,這個詞的本意依舊沒有發生變化。只不過有了這個詞之後,人們便不再避諱說死亡,就連老年人也經常把這個詞掛在嘴邊。在魯迅先生的筆下,這個詞更是在人物對話裡,被放在了問句中。例如,在他的《『題未定』草·五》中就有「您百年之後,安葬何處?」一言,聽起來沒有半分冒犯之意。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曹操筆下,不僅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瀟灑;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的豪情;有「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王,幾人稱帝」的自信;還有可以廣為流傳,完全口語化的成語,使讓人們忘記對死亡的避諱和恐懼,坦然的掛在嘴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