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冬天都拿著扇子,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提到三國,人們最容易想起來的人物顯然就是諸葛亮,腦海中浮現出來的形象便是「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在那一種任何場景下都談笑自若的氣質意外,諸葛亮最讓人注目的,顯然便是他手中那一把不管任何時候,哪怕是在冬天也從來都離手的扇子,他為何要持有這麼一把扇子呢?
雖然說古時候文人持扇的很多,但是硬將扇子做成自己品牌符號的,也僅僅只有諸葛亮一個。後世看到這個人物形象的少年,在接觸以後都會覺得這樣子看上去很酷,以至於想要自己也去買一把扇子用來耍酷,並且還因此認為諸葛亮之所以要有這麼一把扇子,最大的作用便只是為了耍酷,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答案是顯然不會,其實諸葛亮之所以常年扇子不離身,原因與他的妻子黃月英有關。黃月英在歷史上也是一個很有名的人物,傳說諸葛亮之所以能夠製造出木牛流馬,就是受到了黃月英的啟發,而且木牛流馬一開始也不是為了運送軍糧而造的,是為了迎娶黃月英而製造的。
黃月英是荊襄名士黃承彥的女兒,根據其父親「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配」的說法,黃月英是一個面貌很醜陋的人,黃色的頭髮黑色的皮膚,但是才華很好,能夠與諸葛亮在同一個水準。諸葛亮也是一個很智慧的人,一聽到黃承彥這麼說,立刻就答應去迎娶黃月英,並且立刻準備了提親行動。
那個年代遵行的婚姻法則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諸葛亮雖然是去提親,但一開始並不是直接與黃月英交流,而是與黃承彥暢聊了一番家國大事,而黃月英則在裡屋悄悄聽著。等到諸葛亮要走的時候,黃月英出來送給了諸葛亮一柄鵝毛扇子,並且問他:「先生可知小女子的用意?」
諸葛亮脫口而出:「是鵝毛雖輕,情意很重的用意嗎?」黃月英說這只是其中一層用意,最為重要的是我剛剛在內堂,聽到您與父親在討論天下大事的時候,器宇軒昂顯得極為瀟灑,但是一提到孫權與曹操這兩個人的時候,便眉毛緊蹙舒展不開,體現出一種憂慮重重的樣子。所以我送給您這把扇子,是用來給您遮面的,因為鵝的個性最是警惕,您用到這把扇子,也可以時常提醒自己,大丈夫做事需要不動聲色!
諸葛亮在聽到黃月英的話以後,猛然驚醒,鄭重其事地向其道歉,表示以後一定會永遠記住這個教誨。從此這把作為定情信物的鵝毛扇,也就伴隨了諸葛亮一生的時光,哪怕是在生命的暮年,依然從未將其拋下,既是用來時刻警醒自己,也是銘記住妻子黃月英的一片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