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反對伐吳呢?他是如何考慮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為什麼反對伐吳呢?他是如何考慮的?

諸葛亮為什麼反對伐吳呢?諸葛亮是理智的穩重的,伐吳風險太高,付出的代價太大了,所以他不支持伐吳,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但是,就算是法正在也不能阻止劉備伐吳,只是會讓劉備準備的更加充分的伐吳。一場對孫吳的滅國之戰,只要成功,收益太大了,在魏國整體處於戰略收縮防守的階段,只能在局部引發衝突,不會影響整體的戰爭走向。甚至於,如果劉備打贏了夷陵之戰,拿下荊州,東吳將會面對的是,來自魏蜀的雙向進攻,魏國立刻會馬上加入戰爭,不是對蜀,而是對吳,兩國瓜分孫吳,南北分治,天下兩分。

諸葛亮對於打東吳,本身應該也在兩可得態度。丟了荊州,不弄回來,隆中對就成廢紙了。但當時漢中大戰剛完,荊州軍團完蛋,南邊還有南蠻不穩。諸葛亮應該更傾向於先穩一下,再出兵。劉備呢,一是恩若兄弟的首席大將被人捅死,再一來呢,呂蒙掛了,荊州剛丟,人心還沒全歸東吳,等自己穩一手,那面對東吳進攻菜如狗,守塔強如龍的一群人,荊州估計打不下來。

其次,如果諸葛亮認為伐吳是錯的,但是劉備已經認為是對的了,而劉備堅持伐吳這一點是歷史確實發生的事,那麼此時已經是大漢丞相、蜀漢二把手的諸葛亮就不能勸。東吳背刺後,值此國家危難之際,總理反對主席的意見,總經理反對董事長的意見,這將是怎樣的後果,隊伍就很難帶了。

此時只能是緊密團結在以劉備為中心的蜀漢朝廷領導之下,確保政令軍令絕對統一,確保劉備的權威。伐吳不是報仇,是時機,這時候孫吳第三代大都督呂蒙去世,一個小年輕接任都督,荊州尚未完全歸心。而且,蜀漢資歷最老,地位最高的兩位軍方巨頭,直接或間接因東吳而死,為報仇而戰,哀兵必勝,這就是時機,這也是劉備的魄力。諸葛亮這些人為什麼不如劉備曹操這些人,他們作為謀士參謀,智力能力都很高,幾乎沒有短板。

但是他們絕對成不了梟雄,就是因為他們魄力不足,他們做事沒有八成的把握,幾乎不會去做,但是梟雄,有五分的把握,就會拼盡全力,差的就是這三分。伐吳肯定是必定,沒人能阻攔,法正不能,也不會阻攔,可以劉備沒想到,自己縱橫天下一輩子,卻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陸遜手裡栽了大跟頭,犯了跟關羽一樣的錯誤,輕視東吳,尤其前期的一路勝利,讓劉備感到了孫吳的乏力,心裡太輕視東吳了,犯了大錯。畢竟劉備已經60歲了,他老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