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天下群雄割據,一時間也湧現出了眾多的人才,楊修和司馬懿便是其中的兩顆「明星」,楊修和司馬懿非常的相似,二人同時重臣之後,同樣在後來受到了曹操的重視,不過不同的是楊修,認為曹操非常的喜歡曹植,於是便將身家性命壓在了曹植身上;司馬懿卻認為曹丕胸懷大志,雖然不受曹操的喜歡,但是卻能夠贏得民心。
楊修之才,實屬奇才,楊修乃東漢太尉楊彪之子,學識淵博,能力極強,曾在早年間便被舉為孝廉,並主持「月旦評」,為四海人士評比。司馬懿之才,並不想格外的顯露,而是為了保全自家性命而已,在一次漢臣刺殺曹操的時候,楊修與司馬懿在「月旦評」上相遇,兩人的爭辯可謂是非常的精彩,也被台下的曹操、曹植、曹丕看中。
之後楊修與司馬懿為了幫助各自的父親「清白」上開始較量,此時之後楊修也將司馬懿看做自己的眼中釘肉中刺。果然在救父之事上,司馬懿贏了楊修,於是楊修便賭上身家與司馬懿開始「拚殺」,二人利用曹丕與曹植的世子之爭,來彼此過招。
不過多次的過招之中,曹植因為喝酒誤事,駕車闖了「司馬門」開始,曹操也認為並不能再一味的偏愛曹植,開始看重了曹丕,想拋去自己的偏愛,讓曹丕與曹植自己開始爭取,之後曹丕在司馬懿的助力之下,贏得了這場世子之爭,不過明面上是曹丕與曹植之爭,暗地裡其實也是司馬懿與楊修之爭,司馬懿笑到了最後。
但是我們都知道曹操是一個「疑心極重」的人,這些聰明的人,曹操自己即使是用了也不放心,所以在曹操後來也是殺掉了很多認為會威脅自己家族的人物,楊修便是其中的一個。可是曹操為何要將楊修殺死呢?曾經在曹操出征時從曹娥碑附近路過,楊修當時也跟隨著他,曹操看到碑的背面寫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大字。於是曹操就問楊修:「不知德祖(楊修)是否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楊修回答說:「知道。」楊修欲說是,曹操卻說:「你先不要說出來,讓我想一想。」
於是走過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說:「我已經想出來了。」他叫楊修將自己理解的意思寫了下來。楊修寫道:「黃絹,是有顏色的絲,色絲合成一個『絕』字;然而幼婦,則是少女的意思,所以少女合成一個『妙』字;外孫二字,是女兒的兒子,女子合成一個『好』字;臼,有著承受辛苦的事。「受辛」兩個字合成一個『辭』(辭)字。所以這就是『絕妙好辭』。」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寫下了,結果竟然和楊修的一樣,於是感歎地說:「我的才力趕不上德祖,竟然比我多想了三十里。
這裡大家可能都會認為並沒有什麼,不過此事被鍾會知道後,他就看出了楊修之才過於顯露,他告訴父親鍾繇,「楊修雖然才能出眾,但是如果是我的話,即便是想出了意思,我也只會在四十里後說出來」。可見,鍾會也知道楊修雖然聰明,但是卻不懂得在這亂世之中,才能雖然可以保命,但是同樣也會因為才能出眾而引來殺身之禍。
同樣,我們來看司馬懿,司馬懿雖然很多時候也懂得一些事理,但是去從來不去挑明,而是用著委婉的意思去告知曹丕。並告訴曹丕,如果想成為世子,只需要「萬事不爭輸贏,只爭對錯即可」。最後果然幫助曹丕贏得了曹操的托付。並且在曹操臨終時,卻「不敢」讓曹丕殺掉司馬懿,只是讓曹丕不能給司馬懿大權。
可見,曹操也知道司馬懿是能人,並且也是一個曹丕不能割捨的能人,少了他曹丕日後治國可能都會受到威脅,相反,司馬懿有時候會在該隱忍的時候,選擇隱忍,曹操也會認為司馬懿並沒有太大的野心,可能扶持曹丕只是為了保全司馬家而已。正是司馬懿做到了「張弛有度」,沒有去觸碰曹操的底線,沒有在曹操面前將自己的好勝之心完全的敗露。然而楊修正是將自己的全部「掏」了出來,曹操認為如果自己死後,楊修必定會因為自己的好勝之心,去不擇手段,對曹家後患無窮,所以並沒有除掉司馬懿,反而殺掉了楊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