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楊修之死給我們什麼啟發?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楊修是歷史上非常聰明的一個人,按理來說,聰明人應該混的很好才對。但楊修不是,他的下場並不好,受到曹操猜忌直接被殺。這屬於典型的聰明沒有用對地方,從楊修的死可以帶給我們現代人很多啟示,聰明是好事,但是太聰明的人往往容易把自己也給算進去,如王熙鳳「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楊修之死,有正史和演義小說兩個版本。在這兩個版本裡面,楊修的死因不同,帶給現代人的啟示也不同。先說《三國演義》,也就是絕大多數人都熟知的曹操殺楊修的版本。在這個版本裡,曹操殺楊修的起因,簡單一點說,就是楊修喜歡耍小聰明,平時嘴巴還特別欠,惹得曹操心理很不爽,嫌他是在作死。
「闊」字事件
楊修任曹操的主簿一職,當時正在修建相國府的大門,剛剛建好屋椽屋桷,曹操就親自來視察了。看完之後,曹操沒說話,叫人在大門上題了個「活」字就離開了。楊修在旁看見後,就叫人把大門拆了。建成後,楊修對旁人說:「門裡加個『活』字,是『闊』字。丞相是嫌門修太大了。」曹操事後聽說了這事,當時對楊修的態度是」操雖稱美,心甚忌之"。
「一合酥」事件
有人送給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點,就在蓋上寫了一個「合」字給大家看,沒有誰能看懂是什麼意思。按順序傳到楊修那裡,楊修便吃了一口,說:「曹公教我們每人吃一口啊,還有什麼好猶豫的?」曹操看了楊修的表現,當時對楊修的態度是"操雖喜笑,而心惡之」。
「夢中殺人」事件
曹操怕別人刺殺他,就說自己有夢中殺人的習慣,有一天他真的殺掉人,就謊稱自己是在夢遊,並非有心殺人,楊修在私下裡偷偷拆穿了曹操的心機。曹操聽說後很不爽,對楊修的態度是「操聞而愈惡之」。
「吳質」事件
曹丕密請謀士參謀吳質入內府,相議曹操立世子一事,但怕有人知道,就用箱子藏了吳質偷偷入府。楊修知道後,就告訴曹操了。待曹丕再往府裡搬箱子時,曹操就派人檢查了箱子,可檢查的結果卻是箱子裡面只有絹,沒有吳質。曹操聽說後,懷疑是楊修故意想陷害曹丕,對楊修更加痛恨。(「操因疑修譖害曹丕,愈惡之」。)
「試曹丕、曹植之才幹」事件
曹操為了測試曹丕和曹植的才幹,便叫他們出城門。待曹丕、曹植走後,曹操卻叫門吏不要放他們出城。楊修偷偷告訴曹植,說這是曹操測試你的膽量,如果有人敢阻擋,你就當場斬殺他,定會得到曹操歡心。曹植照著楊修之計果然外出成功,曹操聽說後也非常高興。但是後來事機洩露,被曹操知道了曹植所作所為是楊修所教。
曹操知道事情真相後的態度是「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曹植答教」事件
楊修為曾經為曹植作了十幾條「答教」,當曹操每次以軍國的事問曹植,曹植都按照楊修的「答教」對答如流,曹操因而懷疑。其後,曹丕收買曹植的左右,偷那些「答教」來通知曹操。曹操知道後,當時對楊修的態度是「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時已有殺修之心」。
在以上這六個事件中,曹操對楊修的態度是一個漸進的心理歷程。當曹操有了這個心理漸進過程後,終於在漢中之戰的「雞肋事件」中,演變成了曹操決定殺楊修,並以「借惑亂軍心之罪殺之」為理由,最終殺掉楊修。
因此,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殺楊修的原因就是楊修喜歡耍小聰明和嘴太欠。那麼,我們當代人從中可以得到什麼經驗教訓呢?我覺得有三點啟示。
1:不要耍小聰明,老老實實做人
比如說一盒酥事件,曹操只是隨手一寫,心裡可能就是楊修解釋的那樣,但曹操沒說,身為下屬就不能亂猜。否則領導的面子會掛不住。這就好比有些領導說話只愛說一半,身為下屬的就應該多問。寧願領導說自己腦子不靈活,也不能故意耍小聰明,否則你要是出了什麼錯,領導是不會承認的。
2:不要瞎攙和事,要老實做事
比如說曹丕與曹植爭奪世子之位,這本是就曹操自己的家事,也是未來魏國的大政之事,不是一般人可以介入的,但楊修卻要攙和。這就好比公司兩個副經理爭奪下一任總經理的位置,你明目張膽跑去兩人中間瞎摻和,肯定會得罪人。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你是什麼職位就幹好什麼事,整天像個萬事通一樣,到處指手畫腳的人,通常不遭人喜歡。
3:不造謠,不傳謠
比如說漢中之戰的雞肋事件,曹操沒明說,楊修就動搖軍心的說曹操想撤軍,曹操殺掉他,完全是合情合理。這就好比公司領導要裁員,領導沒公佈前,就不要亂說,否則動搖士氣,領導第一個要裁員的就是你。
總的來說就是一句話:在領導眼裡,馬屁精只要一個就好了,要想在公司、單位裡面待的久一點,一定要管住自己嘴,老老實實做事,不要老覺得自己了不起。以上就是演義小說中的楊修之死的情節。下面再說歷史上曹操殺楊修的原因。
歷史上的楊修之死,與演義小說有非常之大的區別,其中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楊修的死亡時間是在漢中之戰之後。在《三國演義》裡面,楊修死於漢中之戰的後期,也就是公元219年的四五月份,曹操拿楊修的人頭祭旗後,與劉備決戰,戰敗之後,率部撤出漢中。
但是按照正史的記載,楊修是死於關羽北伐期間,也就是公元219年7~12月,比漢中之戰至少晚了兩個多月。
夏五月,(曹操)引軍還長安。——《三國誌·魏武帝本紀》;二十四年秋,公(曹操)以脩(楊修)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乃收殺之。——《典略》
因此,歷史上的曹操殺楊修,並不是因為楊修在漢中之戰期間多嘴,隨意揣摩曹操的心理才被殺的。那麼,歷史上的曹操為什麼殺楊修呢?在《三國誌》中,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三國誌·曹植傳》
在《三國誌》曹植傳中,陳壽把曹操殺楊修的原因寫的很清楚:曹操擔心自己死後,他的幾個兒子會像袁紹的幾個不肖子孫在袁紹死後一樣,自相殘殺。並且楊修還是袁術的外甥,讓曹操一直對他很戒備。因此,曹操在臨死之前找了個借口把楊修給弄死了。
袁紹死後,他手下的謀士參謀分別支持袁譚和袁尚,導致袁氏一族分裂,自相殘殺,最後分崩離析,被曹操逐一消滅。簡單點說,在曹操立儲這個事情上,楊修支持曹植和曹丕對著幹,犯了大忌。曹操在死前為了給曹丕掃清潛在威脅,就把曹植的大謀士參謀楊修幹掉了。
另外,楊修父親楊彪官居太尉,弘農楊氏家族還是漢朝的世家大族之一,葉茂根深。曹操選擇處死楊修,也是對弘農楊家這股政治勢力的敲打和壓制。至於說啟示作用,那就是能力太強的人,一定要有城府,要學會「露拙」,如果事事都要霸氣外露,只會死的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