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曾經五次北伐魏國,雖然興師動眾,卻勞而無功,沒有大的收穫。不少人因此懷疑諸葛亮的能力。其實,諸葛亮北伐無功,有很多客觀原因,跟他的能力無關。
首先,蜀國國力弱小,遠遠不如魏國。甚至跟吳國相比也要差很多。
天下十三州,魏國佔九個半,吳國佔兩個半,蜀國只有一個益州。蜀國的人口不到魏國的四分之一。蜀國總兵力大約只有10萬人,而魏國則有50萬人左右。各方面條件蜀國都不如魏國,給諸葛亮的北伐帶來了很多不利因素。
其次,蜀國的人才儲備也遠遠不如魏國。
劉備剛入蜀時,謀臣有諸葛亮、龐統、法正,武將有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魏延等。靠著這批傑出人才,劉備得以打敗劉璋、曹操,奪取益州、漢中等地。但是經過荊州之戰、夷陵之戰之後,蜀國國力大傷,優秀人才或被殺、或病逝,國內人才很匱乏。
諸葛亮時代,趙雲已老(他打仗也非一流),姜維太年輕,還需培養。蜀國大將只有魏延一個人,也缺乏一流謀臣。諸葛亮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魏國那邊,曹休、曹真、司馬懿、張頜等人都在世,還有郭淮這樣的新興著名將領。人才陣容方面,蜀國也是處於劣勢的。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表示要等待天下有變,再進攻關中、中原。但在諸葛亮時代,魏國的政局卻非常穩定,沒有可乘之機。此時魏國是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在位。曹丕是一位賢明有才的皇帝,魏明帝也不是昏君,他們還有大量優秀人才輔佐。魏國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國力強盛。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想要北伐成功是很困難的。
其實,在以弱擊強的情況下,諸葛亮已經打的不錯了。第一次北伐中,馬謖在街亭戰敗,但是諸葛亮也獲得了千餘家人口。第二次北伐中,蜀軍斬殺掉魏將王雙。第三次北伐中,蜀軍拿下了陰平、武都二郡。第四次北伐中,諸葛亮率軍大敗魏軍,斬獲甚多,並射殺掉著名將領張頜。從此司馬懿不敢與蜀軍正面作戰,只能被動防禦。弱小的蜀國能夠取得如此成績,已經是很不錯了。
所以,諸葛亮五次北伐沒有成功,並非他無能,而實在是條件所限、回天無力。如果諸葛亮能活到司馬懿父子篡權、魏國內亂不斷的時候,相信他是會取得更大的戰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