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袁紹為什麼會強奪冀州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袁紹本來只是渤海太守,官職在冀州牧韓馥之下。韓馥是袁氏故吏,對袁紹很是照顧。本來袁紹就是得罪董卓而出逃,後來又接受董卓冊封的官職才來到渤海。袁紹這一來,硬生生拿走了韓馥手下的一個大郡。
但韓馥是個好人,他記得袁家在他聲明不顯時的扶持。今天,輪到韓馥扶持袁家的後輩了!
但誰想到,袁紹先是用韓馥給的錢糧招兵買馬,與天下諸侯共討董卓,獲得了比韓馥更高的聲望。
其後,袁紹秘密勾搭冀州官吏,欺上瞞下,韓馥完全失去了對渤海的管控。
最後,袁紹利用袁家四世三公的巨大聲望,對冀州大族許下重利,架空了韓馥。在袁紹逼迫韓馥讓位時,韓馥屬下竟然都勸韓馥「讓賢」。
袁紹這樣子的行為,得了一時之利,但也寒了許多人的心,讓冀州很多英雄豪傑都不願加入袁紹麾下。
在兩漢時期,本地人才基本都會原則當地出士,這樣既能保障人才自身的前途,也能及時維護家族利益。但有一個人卻胸懷忠義,即使他已經在冀州下的郡縣任了個小官,依然決定棄官而走,投奔的方向還是袁紹的敵人。
這個人就是趙雲!
趙雲投奔公孫瓚時已經出士。何以見得?趙雲離開冀州時並不是一個人走的,而是帶了數百兵士官吏。假如趙雲沒有一定官職,帶走的只能是義士,哪裡能帶兵士官吏?
公孫瓚問趙云:「你為何不在冀州當地做官,千里迢迢跑到幽州來幹嘛?」公孫瓚此時並不相信趙雲,認為趙雲可能是袁紹派來的間諜。
趙雲的回答直抒胸臆:「只因為這裡是義之所在。」
「義」在公孫瓚這裡,那「不義」自然是在公孫瓚的敵人——袁紹那裡了!
後人多以為公孫瓚的義是對抗外敵異族,但趙雲之前為何不投奔公孫瓚,而是在公孫瓚與袁紹勢成水火時呢?
可能在趙雲看來,公孫瓚與惡袁紹為敵,這才是最大的義!
韓馥在交出冀州後,袁紹沒有放過他。韓馥受不了壓迫,逃出了冀州。但最後卻在廁所自殺,只因韓馥看到袁紹的書信緊隨而來,交給了當地太守!
趙雲投奔公孫瓚後,並沒有去打異族,而是積極投入攻打袁紹的大業。但公孫瓚沒有識人之明,依然覺得趙雲可疑。趙雲不得意,最後借兄長去世的機會,離開了公孫瓚。
回到了冀州的趙雲並沒有放棄大義,沒有在袁紹麾下任職,幾年後就在冀州治所鄴城加入了劉備麾下。
多行不義必自斃,袁紹強奪了韓馥的冀州,卻失去了趙雲這名虎將。一飲一啄,莫非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