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關張對待徐庶的態度比諸葛亮要好很多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為何關張對待徐庶的態度比諸葛亮要好很多呢?

看過《三國演義》的對於劉備應該不陌生,雖是皇室後裔、但在皇帝都被廢來廢去的三國亂世之中,他這個落魄的帝王后裔、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失敗、尤其是衣帶詔事發後,劉備在政治上打著反曹興漢勢力的一面大旗,但與曹操的幾次交手過程之中都是劉備敗北,甚至手下猛將關羽都被擒,可以說劉備面對曹操,一度產生了沮喪的心理。

甚至依附劉表的時候,劉備自覺老之將至而恢復漢室的功業未建,生出「髀肉之歎」。但就在劉備對光復漢室江山無望的時候,他遇上了一個人,此人幫助他接連打了幾場勝仗,讓疲憊不堪的軍隊很快有了立足之地,並迅速站穩了腳跟。並且推薦了千古奇才的諸葛亮為劉備規劃了三分天下的隆中對,這個人就是劉備早年最重要的謀士參謀徐庶。

《三國演義》小說上說曹操得知劉備於新野駐軍,派遣曹仁率領大軍前來攻打,徐庶用計遣張飛、趙雲大破曹仁前鋒,並將呂曠、呂翔斬殺。後曹仁親自點兵前來,李典又被趙雲殺敗,曹仁於是擺八門金鎖陣,但是徐庶很快識破陣中破綻,派遣趙雲率領五百軍士將前往破陣,殺敗曹仁。曹仁不甘失敗,決定晚上前來劫寨,但又被徐庶算到,曹仁大敗而歸,徐庶又設計奪取了樊城。

曹操得知劉備用徐庶為軍師之後,在程昱的建議下,先將徐庶的母親擄至許昌,後程昱模仿徐庶母親的筆記給徐庶寫了一封信,徐庶見是母親親筆書信,向劉備告別,臨走之前向劉備推薦南陽諸葛亮,自己只身前往許昌。徐庶到許昌見了母親之後才得知自己被騙,徐母在斥責徐庶之後自殺,徐庶也發誓終生不為曹操獻一計一策,之後才有諸葛亮出山的故事。

其中有意思的事情是,關羽與張飛對徐庶是言聽計從,相反對於諸葛亮並沒有太多的好臉色,甚至諸葛亮也明白,在曹操派遣夏侯惇殺奔新野、諸葛亮第一次軍兵時候,就對劉備說::「但恐關、張二人不肯聽吾號令;主公若欲亮行兵,乞假劍印。」

那麼為何關羽、張飛對待徐庶的態度與諸葛亮有天差地別那,首先就是諸葛亮的年齡之上,諸葛亮出生時候是二十六歲的年齡,劉備與關羽張飛在黃巾起義開始,在諸侯混戰中經歷了二十多年,叫一個四十多歲並且威名滿天下的猛將、去聽一個二十多歲剛出山、還沒有上過戰場的毛頭小子去指揮大戰,換成誰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情緒的吧。

其次就是性格與出身上的問題,徐庶與關羽、張飛一樣都是寒門子弟、並且徐庶少年時喜歡練劍行俠仗義,後來為人報仇被官府抓,逃脫後改名換姓前往儒家的學舍去學習儒學、也就徐庶這個雖然是軍師、謀士參謀,但骨子裡還是有遊俠的性格,並且都是草根出身,他與關羽、張飛交流起來更容易一些。

諸葛亮雖然父母早亡,但諸葛亮也是出自東漢末年的豪族,他的家族乃是琅琊的大族諸葛家族,並且諸葛亮在荊州有他的豪華朋友圈、在東漢時期劉表治理下的荊州,總共有八大家族,分別是龐、黃、蔡、蒯、馬、習、楊、向,這是劉表統治的基石,也荊州的根基所在。得此八大家族者,則得荊州也。

當初,劉表在年近五十的時候,接受了董卓荊州刺史的任命,去荊州收拾爛攤子。為什麼說是爛攤子?因為原荊州刺史王睿被愣頭青孫堅給殺掉,荊州北方的南陽郡也被袁術給佔了,荊州各地的豪強與亂民見州郡無主、天下大亂,於是紛紛割據自保,劉表根本無法上任,於是他單騎進入宜城,準備找八大家族來幫忙解決此事。

而荊州八大家族中的領袖,便是蒯良、蒯越、蔡瑁三人。所以劉表單騎來到宜城後,便前去問計於此三人,得到了他們的支持。其中蒯越更是獻上毒計,親自出面,派人許以重利,將荊州的宗賊首腦五十五人誘來參加鴻門宴,趁機將其一舉誅殺,收編其部屬。

劉表於是威震荊襄,整個荊州傳檄而定。由於劉表搞定荊州的方法並不光彩,所以他在此站穩腳跟後就改弦更張,提出「愛民養士」,興文教、抑武事,並不像曹操袁紹袁術那般上躥下跳的打地盤,反而專心致志的保境安民、重教興學去了。而且劉表本身也擁有多重身份,他是宗室,是軍閥,但同時也是著名的學者與儒士,他出身太學,師父是當時的經學名家王暢,後又多次參加太學生運動,是東漢末年士人運動中的政治明星與學生領袖,同時名列「八及」、「八顧」、「八俊」, 蜚聲學界,舉足輕重,所以在得知荊州情況後,關中、兗州、豫州、南陽很多文人學士皆紛紛跑去荊州發展,短短五年就有數千人來投,劉表於是在襄陽城南二里開設「學業堂」、而對於荊州八大家族來說,這襄陽「學業堂」的開辦,就是劉表送給他們的最好福利啊。於是八大家族紛紛將子弟送進學業堂之中進修,其中培養了大批頂尖的軍政人才,包括劉表手下頭號大將黃祖,曹魏的吏部郎龐山民、南陽太守蒯鈞、房齡太守蒯祺、鉅鹿太守龐林,以及蜀漢方面的黃忠、習禎、馬良、馬謖、龐統、楊顒、楊儀、向寵、向朗等人。

除了襄陽本土的豪族,大批躲避戰亂的流寓人士的子弟也在學業堂求學,其中包括建安七子之中的王粲,還有諸葛亮的四個好朋友崔鈞、石韜,孟建、徐庶,以及後來投歸劉備手下的尹默、李仁等人、當然,學業堂培養出的最頂尖的人才,當屬諸葛亮、諸葛亮當時在襄陽學業堂,大概就是學生領袖般的存在,手下有四大死黨崔鈞、石韜,孟建、徐庶,另有四大鐵桿小弟馬良、馬謖、楊儀、向朗,還有八大家族中的龐家、黃家和蒯家也與他結親,因此諸葛亮的名頭在襄陽那可是響噹噹的,能與他一爭風頭的恐怕也只有龐氏家族中號稱「南州士之冠冕」的龐統了。

寒門子弟遇見高富帥的諸葛亮、並且這時候自己的老大哥劉備對小他二十歲的諸葛亮待之如師,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之事、關係日漸親密,關羽與張飛作為創業公司最早的員工能沒有意見嗎?

最關鍵的一點是做事之上、徐庶跟諸葛亮的性格完全不一樣,徐庶此人做事從來不拖泥帶水,也沒有任何鋪墊過渡、在見到劉備騎的盧馬的時候,他馬上說,此馬妨主。劉備說,已經妨過了。於是訴說了馬躍檀溪之事。徐庶接著說,這是救主不算。此馬終將會妨一主。不如你找一個仇人,把此馬讓給他騎,待妨過了此人,然後乘之,自然無事。劉備頓時變色,說先生不教吾以正道。徐庶說,向聞使君仁德,未敢便信,故以此言相試耳。

可以看出,徐庶做事非常痛快,基本上是行動上直撲主題,言辭上直來直去。很快,他對劉備的試探結束了、劉備拜他為軍師、與諸葛亮三顧茅廬對劉備的試探,和怕會被捲入嫡庶爭鬥非要等劉琦用上屋抽梯之計之計才願意說出解決辦法來比較、徐庶的做事情簡單直接,容易得到武將的喜歡。

並且兩個人對待戰爭的態度完全不一樣、看諸葛亮打仗,給人感覺是什麼?是沉重。每仗都要先運籌帷幄,正如後人對他的評價,每臨大事有靜心。這一靜心,總給人一種大戰來臨的感覺。所以諸葛亮打仗的特點是「舉輕若重」。無論大仗小仗,都要精打細算。並且還喜歡賣關子,給將領一些錦囊,等被逼絕境時候,打開錦囊來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反轉、徐庶就不是這樣了。他這個人是「舉重若輕」。

徐庶首先面對的敵人是曹仁與李典、曹仁是曹操陣營中少有的文武兼備的將軍。在樊城之戰,被關羽水淹的情況下,還能死守,一直等來徐晃,最終打敗當時威震華夏的漢壽亭候關羽。巧的是,徐庶與曹仁的主戰場也是樊城,徐庶輕鬆指揮下,斬呂曠、呂翔、破八門金鎖陣、大敗曹仁取了樊城、連續打了一個漂亮的「連環仗。

其實但凡有才華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傲氣,想要叫他們願意聽你的,你需要拿出過人的本事叫人家心服口服,因此諸葛亮向劉備要了劍印,獲得能夠指揮關羽張飛的權利之後,運籌帷幄,指揮得當,打了一場勝仗。張飛關羽也都感歎的說:孔明真英才也,因此想要被人敬重依靠的是自己的能力,不是口上說的大話,馬謖就是很好的例子,說的很好,但沒有真正的戰績,最終落得被斬首的下場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