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局面,諸葛亮像其他英豪一樣,希望能找到一位能施展自己才華的明主。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因此要找的那位主公,應該是能聽取的他計策,以實現自己心中的宏偉藍圖。在劉備三顧茅廬顯示出其求賢若渴之心後,諸葛亮才向劉備和盤托出自己心目中的戰略藍圖,這樣就是所謂的「隆中對」。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對於諸葛亮的策略,劉備是十分欣賞與認可的,不然的話諸葛亮也不會和他走到一起。可是對於諸葛亮提出的第一步攻取荊州的計劃,劉備卻以「吾不忍也」拒絕了諸葛亮的提議。要知道早前劉備可是認可了諸葛亮的一系列規劃的,為何臨陣改變了心意呢?
其實除了所謂的不忍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真正信任諸葛亮。既然諸葛亮能在當時的危急時分提出攻取荊州,那麼他必定還有後招以策萬全,不可能會讓劉備輕易冒險,畢竟此時的他們已經是一條戰線上的人了。可是在劉備看來,對諸葛亮的欣賞歸欣賞,但是對他還不太瞭解,故而心存疑慮猜疑不敢採用他的建議。
其實,劉備對諸葛亮的猜疑防備一直都沒有消除,甚至到了劉備彌留之際都對他不是很放心。雖然表面上對諸葛亮重用,實則並沒有對他過分的倚重。從他的臨終安排便可窺見一二,根據《三國誌》記載:「先主病篤,托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也就說除了安排諸葛亮輔佐劉禪,劉備還特意讓李嚴也作為托孤大臣。
而劉備對諸葛亮說的那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則是更顯現出來他對諸葛亮的猜忌防備,表面上是告訴諸葛亮,如果劉禪不行,你盡可放心取而代之。實際上卻是顯現出對諸葛亮的不放心,畢竟對於劉禪的才能劉備怎會不知?他清楚地知道兒子資質平平,若真想傳位給諸葛亮,何必中間還隔著一個劉禪,直接傳不就完了嗎?
在古代,皇位的傳承只有可能是傳給自己家人,是不可能會讓一個外人染指的,。試想一下,劉備辛苦一輩子打下來的江山,怎會拱手送於諸葛亮呢?就算兒子再差勁,那也是劉家的血脈,皇位的繼承人啊!劉備這樣說的原因,其實就是對諸葛亮旁敲側擊,讓他時刻清楚自己的身份,做好蜀漢臣子的本分,不要有非分之想。
而安排李嚴為托孤大臣,也是為了在朝堂上牽制諸葛亮,防止他的權力過大,出現一人把持朝政的現象。而劉備這樣做的原因,無不出自於對人性的瞭解。若一個人既有出眾的才華,又位高權重,難免會飄飄然,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來。而事實上就算劉備如此提防,也沒有阻止諸葛亮後來的獨斷擅權,由此可見,劉備對於諸葛亮的人性洞察有多麼的深,好在諸葛亮最終並沒有產生不臣之心,這或許是劉備該感到欣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