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俗語,叫夜壺不能上桌,意思很明白,夜壺是很低賤的東西,是不能拿到大庭廣眾之下「顯擺」的。
可是1955年,在江蘇省南京趙士崗吳墓出土了一隻「神奇」的虎子,這只非同一般的虎子經過專家鑒定,不僅是三國時代的名家所制,而且還成了國家第三批(共94件)禁止出境展覽的特級文物之一。
很多讀者看到這裡,都會說小編喝東北老白干,一定是喝高了,又開始不負責任地胡說八道了。其實小編是一個非常負責的人,咱們既然是寫歷史,那就必須要言而有據,不能亂說。
這隻虎子的背後,有哪些讓人「意想不到」經歷,這隻虎子的身上,還有哪些讓人耳目一新的傳奇,下面就讓小編為您一一揭秘。
我們都知道,在三國時代,孫權在黃龍元年,也就是公元229年5月23日稱帝,他首先建都武昌,後來定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南京可算吳國最繁華的城市,而南京城外的趙士崗,就是當時建業的黎民百姓公用的一塊墓地。
孫權做為「盜墓大帝」,凡是吳國境內的皇陵大墓,估計都逃不過他的「五指山」,可是一些老百姓的墳墓,因為冥資不豐厚,葬品也不多,也就萬幸地避過了三國時代「大墓皆空,冥資難留」的魔咒。
解、放後,人民當家做了主人,很多舊社會沒有被肅清的壞、分子,他們藉著新生的政、權剛剛建立的機會,就開始了「瘋狂」的盜墓。
隨著南京城外的趙士崗的古墓,一座座被盜,接到群眾舉、報的南、京市公、安、機關,迅速地行動了起來,為了打掉這股盜墓的歪風,干、警、們深夜蹲坑,抓住了十多名盜墓賊,這些盜墓賊被「嚴、打」後,南京盜墓的歪風亦得到了遏制,江蘇省的文物部門,為避免趙士崗古墓中的文物再次遭到損失,就開始對這些古墓進行了保護性的發掘。
東吳墓大多是磚室墓,小型墓就是長方形的單室墓,而中型墓就是帶甬道以及側室和耳室的多室墓,當然,在趙士崗基本上已經沒有王侯級別的大墓了,有的只是一些中小型的陵墓。
在這些中小型的墓室中,文物工作者先後出土了多子福、香熏、盤口壺和俑人等青瓷器,還有銅鏡,銅錢,以及罐、碗、缽、盤、耳杯等墓中常見的冥器。
這些冥器中,最不上檔次,最不受人待見的就是虎子,也就是夜壺。
《周禮·天官·玉府》中,曾經這樣有載:掌王之燕衣服,衽、席,床、笫,凡褻器(漢鄭玄註:褻器:清器、虎子之屬)
小編文縐縐地說,是假裝自己有點「文化」,其實用通俗一點的話講:就是將夜壺鑲嵌上八寶,它也是一個夜壺,也是上不了檯面的東西。
專家們在發掘趙士崗4號吳墓時,就發掘出了一件沾滿黃土黑泥的虎子,這件虎子出土後,即刻被放在了第三類,也就是不重要的文物的木箱子中。
趙士崗所有墳墓都被清理完畢,專家們回到單位,開始分門別類地清理文物時候,從4號墓中出土的這個「虎子」,就開始被專家們重視了起來。
為什麼這件虎子如此受重視?這道理很簡單,因為虎子的器身上,刻有「赤烏十四年會稽上虞師袁宜作」等字樣。
夜壺是不可能被當成寶貝擺在博物館的,故此,這個被擺到博物館的虎子,絕對不可能是夜壺。
趙士崗青瓷虎子不是夜壺的證據還有如下兩點:
范休可、項霸和師袁宜,都是當時的制瓷名匠,他們製作瓷器的技藝高超,賣價高昂,按照正常的道理,他們不可能去製作夜壺,更不可能將自己的名字刻在夜壺之上。
我們再看第二個虎子不是夜壺的證據,那就是師袁宜在夜壺上,刻上了孫權大帝赤烏十四年的年號,在封建皇權的時代,往尿壺上刻寫皇帝的年號,那是要掉腦袋、滅九族的。
這件虎子不是夜壺,它是什麼——他它就是一個盛水的容器。
我們翻開《詞源》中,關於虎子的3個解釋詞條:(虎子是指)1、指很勇猛的兒子2、夜壺3、盛水的容器。
可見虎子最初是當盛水的容器在使用。趙士崗青瓷虎子不僅系出名門,而且上面的文字款識,還推翻了虎子一開始就被當成「夜壺」使用的謬論,而且這件虎子上的款式,它是集燒製年月、地點和窯工姓名皆有的詳款,非常具有代表性,同時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國內最早的、帶有款識的瓷器。
名家製作,最早款識、改正謬誤,這件青瓷虎子承載著上述三項重大使命,故此,才會成為第三批禁止出國展出的94件國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