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142年生,字景升,山陽高平人,為魯恭王劉余後代。劉表姿貌溫偉,年少時就很有名,與七位賢士被稱為「八俊」。劉表勤勉好學,善於獨立思考。十七歲時,劉表就曾向自己的同鄉兼老師——當時的南陽太守王暢提出:「奢不僭上,儉不逼下,蓋中庸之道,是故蘧伯玉恥獨為君子。府君若不師孔聖之明訓,而慕夷齊之末操,無乃皎然自遺於世!」
青年時期的劉表沒有倣傚當時流行的隱居山林的清流作風,而是積極地投身仕途,被大將軍何進闢為掾屬,很受何進的賞識,後來被升為北軍中候,掌管禁軍。190年,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所殺,董卓上書遣當時的北軍中侯劉表繼任。由於通往荊州的道路被強盜和袁術堵擋,劉表無法直接上任,於是他匿名獨身赴荊州,才得以上任。
當時江南宗賊荒很厲害,袁術屯於魯陽,手下擁有所有南陽之眾。吳人蘇代為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長,各據民兵而於當地稱霸。劉表到荊州,單馬進入宜城,與延中廬縣人蒯良、蒯越、襄陽人蔡瑁等共謀大略。劉表問道:「這裡宗賊非常囂張,群眾不附,袁術因而取亂,禍事如今已至了啊!我希望在這裡徵兵,但擔心不能招籠群眾,有什麼好的辦法沒?」
蒯良說:「群眾不歸附的原因,是出於仁之不足,群眾依附而不能興治的原因,是出於義之不足;如果仁義之道能行,那麼百姓來歸如水勢之向下,何必擔憂來者之不從而要問興兵之策呢?」劉表又問蒯越,蒯越道:「治平者以仁義為先,治亂者以權謀為先。兵不在多,在能得其人。袁術為人勇而無斷,蘇代、貝羽皆一勇之武夫,不足為慮。宗賊首領多貪暴,為其屬下所憂。我手下有一些平日具備修養的人,若遣去示之以利,宗賊首領必定持眾而來。使君便誅其無道者,再撫而用其眾。如此一州之人,都樂於留守此州,得知使君為人有德,必定扶老攜弱而至。然後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袁術等人雖至,亦無所能為了。」
劉表感歎說:「子柔(蒯良字)之言,可謂雍季之論。異度(蒯越字)之計,可謂臼犯之謀。」便使蒯越遣人往誘宗賊,來者五十五人,把他們全部斬殺。並襲取其眾,或即授以部曲。只有江夏賊張虎、陳生擁眾據守襄陽,劉表於是就派蒯越與龐季單騎前去遊說他投降,於是江南悉平。劉表自此理兵襄陽,以觀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