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著名將領傅燮如果得到重用 歷史上三國的歷史就完全改寫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漢末著名將領傅燮如果得到重用 歷史上三國的歷史就完全改寫

熟悉三國的朋友都知道,東漢末年,因為權臣當道,大將軍何進被宦官害死後,董卓進京,天下大亂,導致漢末出現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然而在東漢末年奸臣當道的朝堂上,卻有一位文武兼備的戰神,如果能夠被朝廷重用,必能挽救朝廷於危局。然而只因此人太耿直,比較重視名節,最後以身殉國!他是誰呢?

此人就是漢末著名將領傅燮(xie)。傅燮是北地靈州人,西漢著名將領傅介子,傅寬之後。傅燮從小繼承了祖先優良的基因,身長八尺,容貌魁梧,年少時入洛陽求學,師從太尉劉寬。由於其為人深謀遠慮,年紀輕輕就被北地太守范津推舉為孝廉。傅燮剛踏入仕途沒多久,聽說范津去世,還棄官去為他服喪。可見其為人非常懂得知恩圖報!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後,朝廷徵召各地有領兵作戰才能的人到洛陽報道,準備隨軍出征。傅燮進京後,被奉為軍司馬,隨左中郎將皇莆嵩出征。在出征之前,傅燮仔細分析了一下黃巾之亂的根源,並認為皇帝身邊的宦官就是禍亂之源,可惜此奏章沒有引起漢靈帝的重視,反而被中常侍趙忠看到,這也為傅燮一生得不到重用埋下禍根。對於傅燮給予漢靈帝的這份奏折,我們可以看出,傅燮也具有長遠的政治目光!

傅燮隨皇莆嵩與黃巾軍在兗州東郡倉亭作戰時,傅燮大破黃巾軍,並俘虜了黃巾軍首領卜巳、張伯、梁仲寧三人,位居首功。但是在戰爭結束後,由於中常侍趙忠從中作梗,傅燮不僅沒有功勞,還差點被問罪。但是漢靈帝卻在此戰中聽說了傅燮的勇猛,於是就任命他為安定都尉。不久又被徵入朝廷擔任議郎。

傅燮在朝廷擔任議郎期間,西涼的韓遂,邊章等人在涼州叛亂,而且聲勢越來越大。車騎將軍皇莆嵩奉命出戰都未能平定,朝廷一時陷入恐慌。司徒崔烈在朝廷議會上提出放棄涼州的建議。傅燮聽到崔烈的建議後,站出來大聲斥責道:應該將司徒崔烈斬首,天下才會安定。朝堂頓時議論紛紛,一個小小的議郎,居然敢當面提出斬首司徒,這在歷史上絕無僅有。尚書郎楊贊出來啟奏說,傅燮在朝堂之上公然侮辱大臣,應該重罰。但是漢靈帝卻對傅燮的話非常感興趣,他問傅燮為何這樣說呢?

傅燮說:當年匈奴單于冒頓冒犯呂太后,上將軍樊噲上奏說'願領十萬眾,橫掃匈奴軍',如此忠君愛國,季布仍然說樊噲可斬。如今涼州為天下要塞,國家藩衛,高祖平定隴右地區,世宗漢武帝開拓涼州,設立四郡,當時人都認為這樣好比斬斷匈奴人的右臂。如今涼州才出現叛逆,天下都為此騷動,陛下也為此寢食難安。然而崔烈以宰臣地位,不僅不能為國分憂,反而要割棄一方萬里疆土,此舉可謂大損國威。若讓叛軍得到涼州,勢必會對朝廷發動更大的攻擊,到時候朝廷如何抵擋?如果崔烈連這個道理都不明白,那就是愚昧,如果他明知而為,那麼他就是對陛下不忠!"劉宏認為傅燮說的有道理。也非常佩服傅燮這種深謀遠慮的眼光!

從這以後,傅燮成了靈帝身邊的紅人,每當朝廷公卿職位有空缺,大家都會推舉他擔任。有時候傅燮的功績達不到,大家也推舉他。這時中常侍見傅燮勢大,也想著去討好他。但是傅燮為人正直,根本就不把趙忠放在眼裡,因此趙忠更加記恨傅燮。並找機會,將他調出了京城,遷到天下最亂的地方,漢陽郡為太守。

傅燮到漢陽郡上任後,由於體恤百姓,很快就平定了周邊羌人的叛亂,每戰必勝。為此涼州邊塞的羌人都畏懼傅燮的威望,紛紛來漢陽郡歸降。傅燮在漢陽郡有如此功績,引起了他的頂頭上司涼州刺史耿鄙的不滿,這時恰好金城郡有涼州叛軍,傅燮知道耿鄙不得人心,出戰必敗,於是就竭力勸他不要出征。但是耿鄙認為傅燮想阻止他立功,堅持要帶走涼州主力出征。結果部隊走到一半,軍隊發生嘩變,耿鄙被殺,軍司馬馬騰趁機叛亂,朝廷在涼州的主力軍幾乎全損!

耿鄙戰敗後,王國率領涼州叛軍開始進攻傅燮堅守的漢陽郡,當時漢陽郡城內兵少糧盡,但傅燮仍然堅守不出,這時漢陽郡外的匈奴騎兵很多都受過傅燮的恩惠,他們一同在城外叩頭,請求傅燮出城投降,並保證送傅燮回家鄉北地郡。但是傅燮性格剛烈,仰慕古人高風亮節,不接受匈奴人的勸降,於是率領僅有的士兵出城引戰,終於戰死在了沙場!

朝廷聽說了傅燮兵敗戰死的消息後,十分痛惜,下詔追封傅燮為「壯節侯」,可惜一代著名將領就這樣壯烈死去。假設傅燮當時收到朝廷重用,有大將軍何進那樣的權利,他一定會剷除朝內奸臣,並肅清外敵,還朝廷一番天平盛世。這時各地郡守也沒有了作亂的理由,更別說日後的三國了。可惜在這奸臣當道的亂世,傅燮就死在了不懂變通上!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