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諸侯討伐董卓,為什麼宗室重臣不在其列?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漢末諸侯討伐董卓,為什麼宗室重臣不在其列?

漢末諸侯討伐董卓,為什麼宗室重臣不在其列?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各地群雄起兵,打出討董的旗號,當中包括:勃海太守袁紹、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胄、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共計十一路諸侯,在酸棗會盟,共討董卓。但是細心的朋友們應該會發現,其中姓劉的只有一個,就是兗州刺史劉岱。而且,劉岱能成為兗州刺史,更多的是依賴「袁家故吏」的身份,而不是「漢室宗親」的身份。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宗室重臣。

討董聯盟

其實東漢末年,真正有實力的宗室,是這五位——幽州牧劉虞、益州牧劉焉、荊州刺史劉表、揚州牧劉繇和陳王劉寵,但是他們都沒有參加討董聯盟。那麼,為什麼這些正牌的宗室重臣,在討伐國賊的過程中還沒有這些臣子積極呢?其實這個現象的發生,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劉表

首先,這幾位的根據地大都遠離中央。幽州地處大漢王朝最北方,益州、荊州、揚州在南方一字排開,他們的領地都遠離會盟的地點——酸棗(今河南新鄉延津縣一帶)。而參加會盟的十一路諸侯,領地大都在冀州、兗州、豫州、青州等地,距離很近。而且遠離中央帶來的另一個後果就是道路不通暢,最典型的就是益州牧劉焉,他說道路被張魯阻斷可不是在推諉責任,他是真的過不去。

劉繇

其次,這幾位也都很忙。領地地處邊陲,所以百姓多不服王化,就容易有各種各樣的事兒。幽州地處北部邊陲,當時匈奴人、烏丸人、鮮卑人輪流上門問候劉虞的全家,他自顧不暇,哪裡有時間去湊這個熱鬧。劉表就更慘了,他能當上荊州刺史,就是孫堅去參加會盟的路上宰了前任的荊州刺史王叡,此時的劉表剛得到任命還沒幾天,都到不了自己的辦公室,只能在宜城聯絡蒯良、蒯越和蔡瑁,想辦法正式上任呢。揚州境內的山越人民從春秋戰國時代就沒消停過,劉繇此時正在跟山越相親相愛。劉焉也要和地頭蛇們勾心鬥角,這幾位都是騰不開手的主兒。只有陳王劉寵內部稍微消停點,其他人是真的沒時間去打董卓。

劉虞

最後,討董聯盟雖然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但其實都是地方軍閥們為了利益結成的同盟。討董是真,救漢則未必。其實這十一路諸侯,主要是兩部分組成——何進舊部、袁氏故吏。袁紹本來就是何進舊部的重要成員,又是袁氏的繼承人,所以整合了這兩部分的勢力,成為盟主。但實際上,他們討董並不是因為董卓廢帝,而是因為董卓侵犯了他們的利益。所以宗室重臣們未必願意和他們一起去討董。比如劉寵就率領軍隊屯駐在陽夏,自稱輔漢大將軍,時刻準備去找董卓的麻煩,卻並不參加同盟。

劉寵

而袁紹和他的跟班們也未必希望他們參與進來。袁紹四世三公的家世足夠顯赫,但和宗室重臣比起來就有點不夠看了,本來人家級別就高,又是漢室宗親,如果這五位隨便來一個,盟主誰來當?真要是打贏了,利益怎麼分配?所以,各自安好,對諸侯和宗室來說,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所以大家默契的選擇了不往一塊兒湊。

劉焉

漢朝風雨飄搖之際,有些宗室也是各懷鬼胎的,比如劉焉,就是為了避禍才要求當州牧外派地方的,本來他挑的地方是交州(今天的廣東廣西和越南北部一帶),但是聽說益州有天子氣,就又要求換到益州,從這件事兒就能看出來,指望他給東漢朝廷效力是不靠譜的。

總而言之,當時的宗室重臣們本就分身乏術,自身也沒有很強的積極性去討伐董卓,所以討董聯盟中才沒有宗室重臣們的身影。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