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劉備臨死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劉備,一個草根階層出生的漢室宗親,堅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從賣草鞋的一步步成長為蜀漢的開國之君。他為踐行桃園結義同生共死的諾言,不顧蜀漢上下群臣的反對,率傾國之兵伐吳,為二弟關羽報仇雪恨。時運不濟,演義中陸遜火燒聯營七百里,一舉劉備七十萬大軍。劉備僅僅率領少數親信,狼狽逃回白帝城,一病不起。過了一年,劉備心中一直思念關羽、張飛,病體日益沉重,自知大限已到,快馬加鞭,招來丞相諸葛亮,接受遺命。
有人說,此時,劉備想的是在諸葛亮接受遺詔時,埋伏下刀斧手,想要除去諸葛亮,以免自己的兒子劉禪即位後,主少國疑,大權旁落。那麼劉備真的想過殺死諸葛亮嗎?個人認為劉備應該想過,只是諸葛亮通過考驗,才沒付諸行動,依據演義及相關史料,分析如下。
其一,劉備夷陵之戰大敗而歸,一直滯留白帝城,沒有回到成都,可能防備著諸葛亮。
劉備是蜀漢的開國之君,他在蜀漢國內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說話一言九鼎。然而,他率領全國之兵,討伐弱小的東吳,卻遭到失敗,將大半輩子的積蓄一掃而空。如果換做心理承受能力弱的,早崩潰了。劉備經歷了大半輩子的挫折打拼,才堅持了下來。
他沒有回到成都,在白帝城,將館驛改成永安宮,暫時在此辦公。他的理由是懊悔當初沒聽丞相諸葛亮之言,才有了今天的慘敗,現在沒有面目回去見群臣,才長期居住在白帝城。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先主歎曰:「朕早聽丞相之言,不致今日之敗。今有何面目復回成都見群臣乎!」遂傳旨就白帝城住紮,將館驛改為永安宮。
此時的蜀漢內部,關羽、張飛、等鐵桿已經逝去,那些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派佔據主導地位。如果劉備回到成都,面對算無遺策的諸葛亮,自己威信掃地,他可能被諸葛亮架空,才沒有回去。劉備在白帝城辦公,重用名不見經傳的李嚴為尚書令,以此對抗諸葛亮相權。尚書令是一個怎麼樣的官職呢?它是一個傳達文書,傳達皇帝命令的官職,官職雖小,權力非常大,可以有效制衡丞相諸葛亮。
其二,劉備大限已到時,托孤於丞相諸葛亮和尚書令李嚴,讓其輔佐後主劉禪,使蜀漢欣欣向榮。
劉備滯留白帝城一年後,病體沉重,下令丞相諸葛亮和尚書令李嚴,還有魯王劉永、梁王劉理來聆聽遺命,太子劉禪留守成都。諸葛亮進入永安宮,劉備先懺悔了下自己悔不聽丞相之言,才有此慘敗。現在,我病體嚴重,不能和大家一起復興漢室了。
他寒暄過後,「一手掩淚,一手執其手」,又說道:我和你說點掏心窩的話,丞相你的才華勝過曹丕十倍,一定能安邦定國,復興漢室,如果我的小阿斗能輔佐就輔佐,如果兒子無能,你可以取而代之。這幾句話,嚇得諸葛亮「汗流遍體,手足失措」:
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
這就是劉備的聰明之處,他先把大實話說出來,將諸葛亮逼進了死路。他時刻在觀察著諸葛亮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如果諸葛亮有人任何異樣,估計下一秒就是刀斧手伺候了。這時,劉備心裡應該有除掉諸葛亮的預案,只是由於諸葛亮表現良好,通過考驗,才沒有實施。劉備的托孤,在三國之中,就是很成功的。
如漢靈帝將太子托孤給大將軍何進、魏明帝曹叡托孤於曹爽和司馬懿、孫權托孤於諸葛恪,這都是失敗的,這些都是失敗的托孤。何進引進董卓,毀掉東漢朝廷,曹爽和司馬懿都是狼子野心,諸葛恪大權獨攬。只有識人的劉備選對了托孤大臣,才保證了蜀漢的穩定。
總結:劉備在臨終前,為了自己兒子劉禪順利接管權力,心裡應該是想過除掉位高權重的諸葛亮的,只是諸葛亮的表現太好了,順利通過考驗。劉備還越級提拔了李嚴,讓其對抗諸葛亮,制衡諸葛亮,這才臨死改變了主意,沒有除掉諸葛亮。這既是諸葛亮的聰明之處,也是劉備慧眼識人,選對了輔政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