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道教宗師發明超前管理制度 難道是穿越者?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道教宗師發明超前管理制度 難道是穿越者?

對道家有所研究的朋友一定知道張道陵這個人物,張道陵是道教四大天師之一,甚至有人認為他就是道教創始人。民間傳說,張道陵白日飛昇,法力無邊。

但是,估計很多朋友不知道,張道陵本名叫「張陵」,而且他的孫子更是一位三國群雄。

張陵的孫子正是漢末漢中之王:張魯。

要說起來,張魯不僅是一位割據軍閥,而且他繼承了他祖父的道統,是道教一派宗師,另外,他還是一位穿越的管理者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三國誌@張魯傳》記載了張魯祖父張道陵的成道事跡:「祖父陵,客蜀,學道鵠鳴山中,造作道書以惑百姓,從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號米賊。」

張陵祖籍沛地,他是在巴蜀學的道法,並在巴蜀傳道,所以說,四川多道士道觀,這也是有傳統的。

古代科學不發達,老百姓受教育程度極低,這種能治病、占卜的法術,很能吸引信徒。黃巾之亂的發起人張角用的就是道教法術。根據《典略》記載:熹平中,妖賊大起,三輔有駱曜。光和中,東方有張角,漢中有張脩。……太平道者,師持九節杖為符祝,教病人叩頭思過,因以符水飲之,得病或日淺而愈者,則雲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則為不信道。脩法略與角同,加施靜室,使病者處其中思過。(這裡的張脩即是張陵)

張角的教派叫做「太平道」,張陵的教派叫「五斗米道」,所謂「五斗米」,是指想獲得「大師」加持保佑,或者想要入伙的人,都要貢獻出來五斗米來。

我們現在看,張角的太平道和張魯的五斗米道,是具有很強的社會運動能力和基層組織能力的一種組織,張角後來就用太平道組織流民,掀起了黃巾之亂。《三國誌》稱張陵的教派為「米賊」「鬼道。」

張陵死後,兒子張衡繼承父親教派。

張衡死,張魯接任,繼續在巴蜀傳道,時值漢末,作為一個已經經歷了三代的邪教組織,可謂樹大根深。

劉焉入主蜀中,收編了張魯,並派部將張脩與張魯一起進攻漢中。

結果張魯襲殺張脩,佔據漢中自立。

劉焉死後,劉璋繼任,遂將張魯留在巴蜀的家人全部殺死,於是張魯與劉璋成了不同戴天的仇人。

曹操平定北方,天下趨於穩定,但是由於漢中道路險阻,易守難攻,因此曹操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中一直拿張魯沒辦法,只能用招撫的辦法穩住他,封其為漢寧太守。史書稱:「漢末,力不能征,遂就寵魯為鎮民中郎將,領漢寧太守,通貢獻而已。」

這種局面直到建安二十年,曹操滅馬超後,終於騰出手來收復漢中。曹操親率數十萬大軍南征,三個月之內便攻入漢中腹地,張魯流亡巴中。

當時劉備已經滅劉璋,佔領巴蜀,遂派人招降張魯。但張魯寧願投降曹操也不投降劉備,他大呼:「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賓。」

最終,稱霸漢中達三十年的漢中之王被曹操收服。

由於張魯臨走前,將府庫中的糧食寶物完好無損的封存起來,獲得曹操讚許。於是,曹操拜張魯鎮南將軍,封閬中侯,食邑萬戶。

對於這個張魯,後世的名人甚至是偉人對他產生過濃厚的興趣,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因就是《三國誌@張魯傳》的一段話。

根據《三國誌@張魯傳》記載:「魯遂據漢中,以鬼道教民,自號「師君」。……皆教以誠信不欺詐,有病自首其過,大都與黃巾相似。諸祭酒皆作義捨,如今之亭傳。又置義米肉,縣於義捨,行路者量腹取足;若過多,鬼道輒病之。」

這段話的翻譯過來的意思是:張魯佔據漢中,以「五斗米」鬼道教導百姓,自號「師君」。他教育人要誠信不欺詐,患病要反省自己的過錯便可痊癒,這些手法與黃巾軍頗為相似。他手下的「祭酒」(宗教基層領導)建造義捨,在義舍內懸掛米和肉,路過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食量和需求自行拿去飲食。但如果你貪婪,多拿了這些米和肉,就會受到冥冥之中鬼神的懲罰。

我們看,根據自己的需求拿走米和肉,完全靠自覺,沒有人監督管理,這種管理模式和人的覺悟,是不是十分超前,十分先進的一種的社會形態呢?簡直實現無為而治了!

你別說,在交通不便,百姓未開化的時代,張魯的這些作法還真的獲得了當地百姓的大力擁護,史書稱:「不置長吏,皆以祭酒為治,民夷便樂之。雄據巴、漢垂三十年。」

張魯的「義捨制度」頗為超前,其實他實行的這種管理模式很多近代國家也曾運用過,比如前蘇聯,以至於我們懷疑他是不是一位穿越者。

我想張魯自己也不會想到,自己會在一千八百年後影響仍如此之大吧?!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