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對峙中,魏國實力最為強大,人才最多,這都離不開曹操。曹操用人向來不拘一格,能者居之,人盡其用。曾多次下令招賢,可見求才之心若渴,這才聚集了當時天下超強陣容的文臣武將。可如此愛才的曹操,卻把楊修給殺,楊修的才思文采可是當世少有,曹操對其評價也是甚高,可最終還是被曹操所殺。反觀司馬懿深謀老道,狼子野心,為曹操一直忌憚,曹操卻沒有殺他,這又為何?
楊修為人聰明,且喜歡賣弄出來。當年曹操在門上寫了個「活」字,群臣都不解何意,楊修一看便知,曹操是嫌門太闊了,就叫人拆了改小來。楊修自恃聰明,一直不知收斂。一次隨軍出征的時候,曹操面對敵軍已有退軍之意,就將「雞肋」作為軍中口令。而楊修馬上就揣測出此乃退軍之意。於是就收拾行裝,並散佈魏王撤軍一之意,以致軍心渙散。曹操都還沒下令,楊修就擅自散佈。曹操頓時大怒,立馬下令逮捕楊修,將其斬首示眾。
再來看司馬懿,司馬懿的智謀當世罕見,這一點曹操心知肚明,郭嘉臨終前也曾提醒曹操,司馬懿深不可測,若司馬懿不能為其所用,必須殺掉,否則後患無窮。曹操自知司馬懿是大才,所以用他非常謹慎,臨終前最擔心的就是司馬懿。因為曹丕繼位,曹操擔心以兒子的能力很難降住司馬懿,恐危及曹氏政權。可為何不直接殺他以除後患呢?
其實,曹操動過殺心不止一次,但因司馬懿的隱忍逃過。再者司馬懿是國之大才,對兒子曹丕有用。曹丕繼位後,要想實現三國的最終統一,就必須有司馬懿這樣的大才輔佐。因此曹操又無奈不能殺他,只能採取用他又限制他的策略。只是怎麼也想不到,子孫曹丕、曹叡都英年早逝,竟沒熬過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