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武帝司馬炎要選擇司馬衷當繼位人,是什麼用意?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晉武帝司馬炎要選擇司馬衷當繼位人,是什麼用意?

你們知道晉武帝司馬炎要選擇司馬衷當繼位人,是什麼用意?接下來三國網小編為您解讀

中國歷史上那些結束戰亂、恢復一統的王朝,存在一個奇怪的共同點:都不會太長命,比如秦、隋、西晉。

不過,秦、隋兩朝雖曇花一現,但它們在政權架構、組織形式、法規制度、經濟建設等方面的成就,客觀上成了下一代王朝的寶貴遺產,在此基礎上,分別誕生了中國歷史上兩個標桿式王朝:強漢、盛唐。因此,秦、隋兩朝,可謂死的光榮。

而西晉則是個另類。它延續了51年,貌似比秦、隋堅挺一些;但其滅亡的方式,卻讓人不忍直視:自廢武功的中原王朝,被內遷的少數民族爆捶;華夏農耕民族的發源地,首次被遊牧民族佔據;丟掉半壁江山的統治者,則倉皇逃向江南苟延殘喘。從這個層面來講,司馬氏可謂生的恥辱。

至於導致西晉滅亡的因素,史學界多年來已經研究得很清楚:開倒車的分封制,導致了曠日持久、傷筋動骨的八王之亂;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併,驕奢淫逸的社會風氣,帶來貧富分化懸殊、統治基礎不安;多年來對內遷少數民族的不恰當處理,加深了社會矛盾;天災頻發,統治者賑災不利,則成了王朝崩潰的催化劑......

上述問題,在西晉第二位皇帝司馬衷時期集中爆發,這位曾說出了「何不食肉糜」雷人之語的帝二代,被公認為中國歷史上最笨的皇帝,明末思想家王夫之認為:「惠帝之愚,古今無匹」。可以說,司馬衷,是西晉滅亡的直接責任人。

那麼,晉武帝司馬炎為啥要選擇這樣的兒子當繼位人?在搞清楚原因前,我們要確認兩個信息:

第一,司馬炎的腦子沒問題。西晉的太尉、司徒何曾,這樣讚揚司馬炎:「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連唐太宗李世民也肯定他:「仁以御物,寬而得眾,宏略大度,有帝王之量焉。」司馬光甚至誇張的稱之為「不世之賢君」;

第二,司馬炎有很多兒子。除了早夭的老大司馬軌外,還有17個;司馬炎在位的26年裡,共計超過10個兒子長大成人,其中不乏聰明機智之輩。

據史料記載,司馬炎稱帝的第三年,就將年僅8歲的二兒子(實際上的老大)司馬衷立為太子。也許年小看不出智商高低,但隨著其年歲漸長,司馬衷逐漸暴露出了智商上的缺陷,甚至連司馬炎本人也「知太子不才」。

那麼他為啥不果斷更換太子,以避免辛辛苦苦篡奪來的家業付諸東流呢?唐代名臣房玄齡在《晉書》中對此進行了解釋:

知惠帝弗克負荷,然恃皇孫聰睿,故無廢立之心。

知道司馬衷難當大任,卻因看好皇孫的聰慧,所以沒有廢掉司馬衷的太子之位。即「愛屋及烏」,由於孫子過於優秀,所以皇帝選擇了孫子的父親當自己的繼位人。

從理論上來說,這種操作並非全然不可取,後世就有類似的成功案例。尚武的明成祖朱棣向來不喜歡兒子朱高熾;但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卻聰慧異常,深得朱棣的喜愛。最終,解縉的一句「好聖孫」,成功把朱高熾送上了太子之位。當時的朱瞻基,大約只有5歲。

而後來的事實證明,朱棣沒有看走眼,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間,整頓吏治、休養生息,勵精圖治、知人善任,啟用了大名鼎鼎的「三楊」等名臣,開創了著名的「仁宣之治」。

回到西晉這裡來。房玄齡所說的「皇孫」,指的是司馬衷與謝氏所生的(yu),他在得到祖父司馬炎青眼時,也恰好5歲。

那一年,西進皇宮夜裡起了火災,司馬炎登上高樓遠遠的查看情況。這時,年僅5歲的司馬牽著祖父的衣角,把他拉到陰暗處說道:「夜裡突然起火,說不定有什麼陰謀;所以人主不應該站在亮處,以免讓心懷不軌之徒有可乘之機。」

如此縝密的思維,讓司馬炎大為驚奇,從此他對這位孫子高看一眼、寵愛有加。有一次,他甚至當著滿朝文武的面,稱讚司馬遹非常像自己的祖父司馬懿。

司馬懿是何等人物?在小說中,是可與諸葛亮抗衡的奇才;在正史中,是曹魏政權的頂級政治家、謀略家,是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年紀輕輕的司馬遹能與這樣一位祖輩相提並論,可見司馬炎對他的看好與器重。

因此,雖然兒子司馬衷的智商讓人捉急,但鑒於孫子的優秀,司馬炎決心進行一次賭博。

為了保險,他採用名臣王佑的主意,把司馬衷的同母弟司馬柬、司馬瑋、司馬允都封為掌握軍政實權的藩王。其中,司馬柬被封秦王,食邑八萬戶,冠絕各王,後改任鎮西將軍,掌握西部軍權。司馬瑋則封楚王,都督荊州諸軍事、平南將軍,掌控南方。司馬允封淮南王、鎮軍大將軍,權位極重。司馬炎認為,有這三位兄弟輔佐,司馬衷即使是個傻子,皇位也能能穩如磐石。

同時,由於擔心在自己百年之後皇后楊氏一族專權,司馬炎又任命為官清廉、人品靠譜的王佑為北軍中候,掌管核心禁軍。

此外,為了幫助孫子司馬遹茁壯成長,司馬炎還以極高的標準為其挑選幕僚及老師,立志按照帝王的標準好好培養這位皇孫。

可憐天下父母心,司馬炎經過一番操作,自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了。於是他在執政晚期,後宮佳麗近萬,平日裡縱情聲色、盡享帝王之樂。

但他卻漏算了重要的一點:只看到了孫子有多優秀,卻沒看到兒子、兒媳有多差勁。司馬衷幾乎是個木偶,在此不再多言。賈南風,曾被公公司馬炎這樣形容:「賈氏種妒而少子,丑而短、黑。」即,長得醜、矮、黑,沒有生子之相,而且生性嫉妒。

看來司馬炎確實「聰明神武」,然而他最終還是架不住世家大族的壓力,選擇了這麼個奇葩當太子妃。司馬衷即位後,權力幾乎落入賈南風之手,她充分暴露出自己惡毒而富有心機的本性,首先挑撥司馬亮、司馬瑋誅殺外戚楊氏一系,其後又挑撥司馬瑋滅掉司馬亮。權力爭奪的慾望一旦開始就難以遏制,臭名昭著的「八王之亂」由此拉開了序幕。

而被司馬炎押上了未來的,此時則讓人大跌眼鏡。隨著年紀漸長,他完全沒了年幼時的靈氣與聰慧,變得不務正業、作風奢侈、性格殘暴。他平日裡最愛的活動,就是COS小商販,公然在宮中擺攤,常因賺得一些小錢而高興的不亦樂乎。

但這樣的敗家子,在賈南風看來也是眼中釘。由於不是自己生的兒子,賈南風對其毫無母子之情。加上他性格暴躁、絕非善茬,賈南風擔心將來自己母后之位不保,決心先下手為強。在她的設計下,司馬遹被賈氏以「謀反」的罪名剝奪了太子之位,不久後更是被人毒殺,兇手自然是當朝皇后。

那麼,司馬炎當初苦心安排的幾個兒子起到什麼積極作用了嗎?並沒有。

司馬瑋被賈南風挑動,殺害叔叔司馬亮、太保衛,其後自己也被賈南風除掉;

司馬柬面對混亂的朝廷毫無作為,幾年後病死;

司馬允性格沉靜剛毅,貌似頗有潛力,但後來在試圖剷除「八王」之一的司馬倫時,不幸兵敗身死。

最終,司馬炎押寶「好聖孫」的計劃徹底失敗,其原因只能怪他自己。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再好的種子,如果生長的環境太差,也很難長出好果子。司馬是顆好苗子,但無能的父親、惡毒的皇后、驕奢淫逸的風氣、混亂的政治環境,注定了他難以成長為司馬懿那樣的頂級政治家。

在這一點上,後來的朱棣就英明得多。他不喜歡朱高熾,並不是不滿兒子的能力,而是不喜歡其文靜的性格、肥胖的外形。實際上,朱高熾為人儒雅正派,性格仁愛,勤奮好學,朱元璋在世時,非常喜歡這個孫子。所以,朱瞻基雖然年幼,但有一位靠譜的父親,才讓朱棣對其今後的成長充滿了信心。

司馬炎稱得上一個好人,也是一個好父親;作為皇帝,他也貢獻了「太康盛世」這樣的業績。但從其為西晉埋下的種種隱患來看,他並不是一位合格的帝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