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和張飛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絕無僅有的兩位萬人敵,但對他們到底孰強孰弱的爭論卻不絕如縷。關羽有萬軍斬顏良的壯舉,張飛有長阪坡退軍的雄氣。關羽有程昱口中「萬人之敵」的評價,張飛也有郭嘉口中「堪敵萬人」的評價。以至到了兩晉南北朝時,凡天下最壯勇者,往往被用來和關羽張飛比較,就像兩漢時期,往往以孟賁,夏育和樊噲來形容勇士一樣。所以,二位一直都是並列出現的。
但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早就被諸葛亮給出了。劉備掃平益州後,對功臣封官加爵,此時馬超來投,先被劉備冊封平西將軍,後耀升左將軍,如此其職位便和關羽相當了。關羽為此不滿,寫信詢問諸葛亮時,諸葛亮悄悄寫了封信說:「馬超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瓊、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得書大悅,以示眾人。」髯,指關羽,諸葛亮明確說,張飛和馬超一個層次,關羽孤獨求敗。由於張飛對蜀漢功勞巨大,如果他知道諸葛亮這麼評價他,心裡必定不痛快,幸好這樣的書信沒被張飛和馬超看見。那諸葛亮說得到底有沒有道理?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關羽在演義中看似被抬得很高,但若對比歷史,會發現演義中關羽的所有表現也不如歷史精彩。建安五年,曹軍和袁軍會戰白馬,關羽因受曹操厚待,說出「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的豪言。白馬之戰中,袁紹大將顏良睥睨一切,關羽見準時機,與張遼率軍衝入萬軍之中,「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斬顏良這件事,只有幾十個字,但下一次出現這樣曠古絕後的表現,就要到400多年後了。
每敵有驍將銳士震耀出入以誇眾者,秦王輒命秦瓊往取之,躍馬挺槍刺於萬眾中,莫不如志。
關羽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秦瓊躍馬挺槍刺敵將於萬眾之中,難怪秦瓊總用來和關羽比。秦瓊之後,萬軍陣斬的表現就鳳毛麟角了,數千年歷史中,表現能如關羽和秦瓊者,極其罕見。
關羽有如此表現,張飛就要遜色些。張飛一生中最雄壯的表現就是長阪坡退軍。曹操南下荊州時,「親率精騎五千,一日一夜行三百里,追劉備於當陽之長阪」,這五千人就是被張飛吼退的,而當時張飛手下只有二十名騎兵,「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時張飛將二十騎拒後」。當然,張飛退軍,不僅在於他勇猛,還在於曹軍不清楚張飛身後虛實,另外,曹軍的主要目的也不是和張飛交戰,而是殺掉劉備等原因。但當年長板橋上站著的如果不是張飛,恐怕也不能吼退曹軍了。
因此,從實際表現看,關羽明顯強過張飛。雖然張飛能吼退敵軍,但畢竟沒有和曹軍直接交戰,所以也就沒法說張飛能在萬軍之中取敵首級了。
除個人威懾力外,在將才和帥才方面,關羽和張飛也不是一個層級。關羽北伐時,以區區三萬之眾,獨自牽動了半個魏國國力。曹魏五子將中,張遼在合肥鎮江東,張郃在漢中鎮蜀漢,都脫不開身,樂進已死,剩下於禁和徐晃,還被關羽抓住一個。而樊城被圍的,又是曹軍最猛的曹仁,以至一把年紀的曹操不得不和本應頤養天年的夏侯惇親自出戰,「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軍磨陂,召夏侯惇常與同載」。即便如此,關羽還是能圍曹仁,擒於禁,斬龐德,又險些在樊城以北的郾城將徐晃打敗。這種諸侯王級別的影響力,在張飛那裡是沒有的。
張飛一生中最成功的一戰,就是在漢中擊退張郃,「曹操留張郃守漢川,與張飛相拒五十日,張飛率精卒萬人,從他道邀張郃軍交戰,山道狹窄,前後不得相救,張飛遂破張郃。張郃棄馬,°與麾下十餘人引還南鄭。」為何說張飛這一戰含金量高?因為他的對手是連諸葛亮都忌憚的張郃,「張郃識變數,善處營陣,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儘管如此,張飛和關羽依然不是一個級別。
漢中之勝,張飛是以先鋒爪牙的身份作戰的,其統攝力遠不如關羽在荊州強大,頂多與後來諸葛亮出祁山時的趙雲一個層級。「蜀漢建興六年春,諸葛亮揚聲由斜谷取眉,使趙雲、鄧芝為疑軍」,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的趙雲,是獨自執掌一支軍隊,在與大軍主帥諸葛亮相拒幾百里的戰場上作戰。這種獨當一面的能力,就是將才和帥才的分水嶺。張飛漢中敗張郃,真正獨當一面的是後方的劉備,而沒有後台的做支撐的大勝,在張飛一生中都沒有過。因此,從評價來看,關羽也超過張飛,所以關羽在整體上要比張飛強。
漢末時期,與關羽和張飛這種情況最類似的,就是曹魏的曹仁和張遼。曹仁基本等於關羽,張遼基本等於張飛。赤壁戰敗後,曹操退回北方,令曹仁鎮守江陵。曹仁在江陵的一年裡,充分展示了「曹大司馬之勇」,和他獨當一面的能力。當時周瑜率領數萬大軍圍攻江陵,曹仁麾下牛金出戰,但被周瑜大軍圍困,此時,曹仁親率十幾位騎兵衝入敵軍將牛金等人解救出來,「曹仁披甲上馬,將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去賊百餘步,衝入賊圍,牛金等遂出,餘眾未盡出,曹仁復直還突之,拔出牛金士兵,又殺數人,賊眾乃退。」
除勇猛堪比關公,曹仁獨當一面的能力也是超強。曹操征戰三十餘年,曹仁基本上一直在開闢第二戰場,是以類似於「合作者」的姿態與曹操共事的。比如,曹操討伐馬超時後方反叛,曹仁就抽身去平定叛亂。曹操攻下河北後,大部分時間身居鄴城,南方基本就交給了曹仁。宛城之變,侯音反叛這些事,曹操都沒有親自出馬,全部是曹仁自己解決的。曹操一生唯一一次親自幫助曹仁,就是關羽北伐的時候。
曹仁是魏國關羽,張遼就是魏國張飛。張遼和曹仁的差距,就是將才和帥才的差距。張遼一生,幾乎沒有過獨當一面的經驗,他都是作為副將參戰的,即便在威震合肥時也是如此。曹操攻打徐州時,張遼追隨曹操從討昌豨,曹操平定河北時,張遼也是從討袁譚和袁尚,他和曹操共事的時候,始終都是待在曹操身邊或不遠處的。後來曹操命張遼鎮守合肥,他與李典和樂進二人也不是平等關係,因為樂進的官階要比張遼高,他能調動張遼。
但張遼在勇猛方面又堪比張飛。合肥一戰時,張遼率八百勇士衝入孫權十萬大軍之中,從早晨殺到中午,進進出出,還能存活,「張遼夜選猛士,得八百人,平旦,張遼披甲持戟,先登陷陣,殺數十人,左衝右突,直前急擊,圍開,張遼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張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這個表現,絲毫不亞曹仁在江陵救牛金的表現。
總體來說,蜀漢帥才並不多,除諸葛亮,關羽和姜維外,極少有人能獨當一面。相比之下,曹魏帥才就多些,曹操自不必說,前期還有曹仁和曹洪,中期有曹真,後期有司馬懿與張郃。而吳國也不乏帥才,前期的周瑜,中期的魯肅,後期的呂蒙和陸遜,都是這樣的人。不過整個漢末三國的大帥才加起來,也絕不超過15人。
值得注意的是,劉備一生都沒有展現出帥才,他遇見諸葛亮前,用兵24年,無論大小戰鬥,幾乎每戰必敗。率軍解救陶謙,敗給曹操,與劉辟在汝南襲擾曹操,又敗給曹仁,入川的洛城之戰,如果沒有龐統策劃,劉備自己也無能為力,漢中之戰,是劉備唯一一次獨當一面的勝利,最後的猇亭之戰,是劉備一生中親自出馬的最大一戰,但也失敗了,所以說,劉備其實不會用兵,這也是很多人將他和劉邦類比的原因,他能團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