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曹叡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間頗有建樹。曹叡對於司馬懿是頗為忌憚的,但最後還是將司馬懿任命為托孤大臣,這是為何?下面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與大家一起分享。
曹叡選擇托孤於司馬懿,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他想要平衡朝堂力量,沒得選擇。因為當時司馬懿的地位,實在是太過特殊了。
而且,司馬懿能夠成為曹叡的托孤人,其實也有巧合的成分。
司馬懿出生於公元179年,此時正是漢靈帝在位期間。東漢高層大權,被外戚和宦官輪流把持,已經日暮西山。僅僅幾年之後,就爆發了黃巾起義。正是這場黃巾之亂,徹底終結了東漢。
在接下來的二十多年裡,東漢先後經歷了黃巾之亂、何進被殺、董卓之亂等好幾件大事,徹底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在司馬懿17歲那年,曹操將漢獻帝劉協接到了許昌,開始了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日子。當時司馬懿他們家,因為地位比較高,也跟著漢獻帝劉協來到了許昌。
不過,到了許昌之後,司馬家很快發現,原來曹操也不是什麼好人,根本沒想著匡扶漢室,而是想挾持漢獻帝劉協為自己謀利。漢獻帝劉協開始被徹底架空,原來追隨漢獻帝劉協的那些大臣,也都沒了實權。公元201年,這一年司馬懿22歲,名氣越來越大,被曹操聽到了。曹操當即征辟司馬懿,要司馬懿去府中做官。但面對曹操的征辟,司馬懿卻並不怎麼感興趣,甚至不惜以裝病逃避。
這大概是因為,此時的司馬懿,還是一個準備放飛夢想的有志青年。在他看來,曹操和當年的董卓沒什麼不一樣,都不是什麼好玩意兒,不值得他為其效力。再說,萬一哪天曹操像董卓一樣倒台了,自己在曹操府中做官,豈不是要受牽連?
惋惜曹操也不是那麼好糊弄的。司馬懿這一病就是好幾年,曹操也漸漸覺得有點不對勁。所以七年之後,曹操當上了丞相,直接下令,司馬懿要麼就來當官,要麼就直接把他扔到大牢裡去。司馬懿也不傻,雖然看不上曹操,但也不會和曹操硬扛。一下子什麼病都好了,老老實實地開始上班了。
不得不說,司馬懿是真的很有才。
走上仕途之後,司馬懿因為確實很有才能升得極快。而且司馬懿還特別會站隊,在曹操的幾個兒子當中,獨與曹丕交好,頗受曹丕信賴。在曹丕還沒有成為魏王世子的時候,司馬懿就已經成了曹丕的老班底。
再之後,沒過幾年,曹操就掛了,曹丕成功上位。曹丕上位之後,自然要讓自己的心腹開始把持大權,所以司馬懿也就被更加重用了。也正是從這時候開始,司馬懿開始接觸大軍。這對司馬懿來說,意義重大。在此之前,司馬懿只是一個文官,力量相對有限。但是進入軍中,開始有了軍權以後,司馬懿的翅膀終於開始硬了。
曹丕在位時間比較短,一共就只在位七年。在這七年時間裡,除了繼續和蜀國、吳國打仗,但是卻沒有太大進展之外,曹丕就只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逼迫漢獻帝劉協禪位,至此之後,漢朝徹底關門大吉了。而且這裡要多說一句,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曹操其實一直都是東漢人,曹丕才是那個真正開啟三國時代的人。直到曹丕篡漢以後,歷史才真正進入了三國時期。
另外一件,就是訂立了九品中正制。
所謂九品中正制,就是將人才劃分為九品,從而進行選官的一種制度。這個制度的出現,不管是對當時的魏國,還是對以後的歷史,都有著很深遠的影響。在這個制度出現以前,魏國的權力主要掌握在兩種人手裡,一種是宗親,也就是老曹家他們親戚手裡面。另一種是士族,就是那些和老曹家沒什麼關係,但是很有才能的人。這兩個群體,為了自身的利益,自然都想爭取更多的權力。而九品中正製出來以後,國家選官的優勢,就大半都落到了士族手裡。
在制定和執行這個制度的過程中,有兩個大臣做的貢獻最大。一個叫陳群,另一個就是司馬懿。
因為力主推行九品中正制,司馬懿和陳群,一躍成為當時的士族領袖。這個士族領袖的身份,對後來司馬懿的人生,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做完這兩件事以後,曹丕就掛了,年僅四十歲。臨死之前,曹丕指定自己和甄姬生的兒子曹叡做繼位人。不過,此時的曹叡雖然已經23歲了,但之前基本沒怎麼接觸過政務。讓一個新手一下子接手這麼大一個國家,顯然不太現實。所以曹丕得選幾個靠得住的人,幫忙輔政。
最後,曹丕選了四個人,這四個人分別是: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
從這個名單當中,其實也不難看出,曹丕還是很懂平衡的。兩個宗親大臣,兩個士族領袖,正好可以相互抗衡。兩個曹氏宗親就不用說了,都是曹丕最早的班底,能力也比較強。而司馬懿和陳群,同樣是曹丕最信任的大臣。不過在推行九品中正制的過程中,陳群的貢獻要更大一些,所以威望也就更高些,自然就排在了司馬懿前面。
做完這些之後,曹丕徹底掛了,魏國歷史進入了曹叡時代。
曹叡這個人比較奇葩,雖然之前沒怎麼接觸過政務,但手段卻一點不弱,也算是繼承了他爹和他爺爺的能力。曹叡上位之後,既沒有被四個輔政大臣壓制分權,也沒有被為了集權去打壓這四人,雙方反倒是相處得非常融洽。
對於老爹給自己留下的這四個人,曹叡剛開始的時候還是很信任的。這四個人當中,陳群是純粹的文官,所以曹叡就一直讓他負責尚書檯,幫忙處理政務。另外三個人,曹真、曹休和司馬懿,都是會帶兵打仗的人。這樣的三個人,曹叡是既信任又忌憚,所以就把他們遠遠丟到外面,去替自己站崗放哨。曹真守關中,曹休守淮南,司馬懿守荊州。這樣一來,曹叡的位置,瞬間就坐穩了。
此時的曹叡,對司馬懿應該是信任多過於忌憚。但是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曹休在和東吳的戰鬥中受了傷,沒過多久就死了。不久之後,曹真也病死了。這下四個輔政大臣,兩個曹家宗親就都死了,只剩下兩個士族,而且還只有司馬懿這麼一個會帶兵的。
到了這個階段,曹叡對司馬懿的忌憚,已經漸漸開始多過於信任了。沒辦法,因為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當年和曹操一塊打天下的那群將軍,已經開始陸續死絕了。這個時候的司馬懿,就成了魏國唯一一個能打的人。也就是在這期間,蜀國的諸葛亮開始北伐,司馬懿和諸葛亮開始過招。三國演義中兩人交手的精彩部分,都是發生在這段時間裡。
不過,在曹叡看來,自己有一個優勢,是司馬懿比不了的,那就是年輕。曹叡比司馬懿小了25歲,完全就是兩代人。不管怎麼看,司馬懿肯定都會死在曹叡前面。
在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又被曹叡派去遼東,收拾公孫淵。遼東這個地方,三國時候是真正的苦寒之地。再加上當時車馬不便,出趟遠門就得丟半條命。所以曹叡覺得,司馬懿就算能收拾了公孫淵,經過這趟遼東之行以後,估計也沒多久可活了。
但讓曹叡失望的是,司馬懿不但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平定了遼東,而且還活得好好的。更讓曹叡擔心的是,戰爭勝利後,司馬懿未經請示,就殺掉7000多十五歲以上的男丁,而且將公孫淵留下的官員,全部殺掉。照理來說,這些事司馬懿是沒有權力自作主張的,可他偏偏這麼做了。這件事能夠出現,顯然是因為司馬懿當時在軍中已經過於勢大,他的命令沒人敢反對!
這下子,曹叡對司馬懿的態度,終於由信任轉變為懷疑了。
如果曹叡能夠多活些年,熬死司馬懿的話,問題倒也不大。只要曹叡還活著,就算司馬懿有二心,也是什麼都做不了。但問題就在於,曹叡不光繼承了他爹的手段,還繼承了他爹的短命。公元238年,曹叡病重,眼看著就沒幾天活頭,不得不考慮一下身後只是。但是這個時候,一個更加尷尬的問題,卻擺在了曹叡面前。
曹叡沒兒子。
曹叡之前曾生過三個兒子,但無一例外,全都早夭了。而且曹叡這個人比較有意思,他不光喜歡女人,還喜歡男人,而且還是一個女裝大佬。喜歡男人在當時那個時代,倒也不是什麼怪事。但問題是,兩個男人他是不能生孩子的。
因為沒有兒子,曹叡之前倒是過繼了兩個孩子,做自己的樣子。但是這個時候,曹叡的養子曹芳,才不過只有七歲而已。字都認不全,怎麼做皇帝?所以,曹叡就只能像他爹當年一樣,開始選輔政大臣。
曹叡第一撥選出來的輔政大臣,一共五人,分別是燕王曹宇、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這五個人,是清一色的曹氏宗親,沒有任何一個出身士族,更沒有司馬懿。由此也可見,當時曹叡對司馬懿其實根本就談不上信任。
惋惜的是,曹叡制定好這個名單後,當時他的寵臣劉放和孫資,立即表示反對。兩人反對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這裡面的夏侯獻、曹肇、秦朗,之前和他們有過節,怕這兩人上位後對自己不利。當然,在曹叡面前,兩人肯定不能這麼說,肯定是以江山社稷為由,對曹叡說他們的壞話。說夏侯獻等人圖謀不軌,說曹宇是藩王,按曹操立的規矩,藩王不得輔政等等。曹叡當時已經病重,耳根子也軟,也就聽進去了。
不得不說,孫資和劉放這番操作,真的是神補刀。要不是他們的話,估計曹叡也就定了這份名單,司馬懿後來也就沒機會了。
可是,如果不選他們,還能選誰呢?
這五個人當中,只有曹爽還算可以,孫資和劉放也沒有詆毀他。但是一個人輔政肯定不行啊!那就不是輔政,而是攝政了。所以曹叡不得不再找一個人,至少要能夠和曹爽打擂台。
挑來挑去,曹叡最後發現,好像也沒有人比司馬懿更合適了。
司馬懿此時不但是士族領袖,而且功勞也大,足以抗衡曹爽。再加上他又代表了士族,可以和曹爽代表的宗親集團抗衡。最關鍵的是,在曹叡看來,當時司馬懿已經六十多歲了,還能有幾天活頭?就算心懷不軌,也沒這個時間了。
所以最終,曹叡雖然忌憚司馬懿,但還是選擇,讓司馬懿繼續輔政。
其實從曹叡的角度來看,這個佈置沒有任何問題。可曹叡萬萬沒想到兩點,一個是曹爽這個人野心比想的更大,而且跋扈。另一個就是,司馬懿比他想的更能活。
曹叡去世後,魏國進入曹爽、司馬懿共同輔政的二元時代。但是接下來,曹爽借助宗親的身份,開始迅速壓制司馬懿,並且迅速奪了司馬懿的實權。司馬懿沒有選擇和曹爽硬拚,而是選擇了在家裝病。
沒了司馬懿的制衡,曹爽在朝堂上一家獨大,變得越發跋扈。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因為他的跋扈,曹爽漸漸失去了宗室的支持。後來司馬懿趁著曹爽帶皇帝外出掃墓的時候,直接發動政變,控制了京城。曹爽也是個外強中乾的,明明皇帝都在手裡,卻依然選擇了投降。就這樣,魏國的朝堂大權,徹底落入了司馬家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