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曹操。
無論在《三國誌》還是《資治通鑒》之中,曹操敗退的最大原因是瘟疫疾病。
資治通鑒:時操軍兼以饑疫,死者太半。
《三國誌·曹操傳》: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三國誌·孫權傳》記載: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饑疫,死者大半。
張昭等人的勸降一片的言論中就說的非常清楚,天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又打敗袁紹,迫降荊州,可謂聲名和威望都達到頂點,江東一片降聲,連孫策的托孤重臣「內事不決問張昭」的張昭都帶頭投降可見曹操的威名之盛。地利曹操兵不刃血拿下劉表的遺產,還處於長江上游攻擊處於長江下游的江東更加容易便捷。要知道從孫堅、孫策再到孫權僅僅打一個江夏黃祖都久戰無果,更何況是全盤接收荊州遺產的曹操呢?人和更不用說了,孫權和江東世家之間的矛盾一直到東吳滅亡也從未消停,孫劉之間也是各懷心思。
「曹公,豺虎也,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劉表治水軍,蒙沖鬥艦乃以拮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愚謂大計不如迎之。」
因此,曹操作為三國時期最為著名的軍事統帥,足以相信自己的優勢拿下江東是手到擒來的。曹操實際上不僅是兵力在天時地利人和方面也是全面佔優的。
那麼曹操為何會失敗?除了不可抗拒的因素瘟疫之外,曹操集團志得意滿,曹操本人得意洋洋操之過急,容不下反對意見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曹營實際上不少明白人,程昱和賈詡就都建議過曹操,知道曹操雖然看似全面佔優,但是軍事戰爭很多時候就會出意外,比如說東南風在學者陳文德的《曹操爭霸經營史》一書中就解釋了洞庭湖一帶,天氣晴朗是有可能掛逆風東南風的,但實際上戰機稍縱即逝,刮起東南風的概率和抽中六合彩差不多。
因此賈詡建議了一條最穩妥的計策,不戰而屈人之兵,先穩定荊州,安撫百姓,穩定人心,不要急下江東的建議,曹操無奈不聽。程昱認為孫權必定和劉備合力抗曹,曹操又不信。
詡諫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太祖不從,軍遂無利。
程昱:論者以為孫權必殺備,昱料之曰:「孫權新在位,未為海內所憚。曹公無敵於天下,初舉荊州,威震江表,權雖有謀,不能獨當也。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權必資之以御我。難解勢分,備資以成,又不可得而殺也。」權果多與備兵,以御太祖。
若是曹操能正確聽取部下意見,赤壁之戰不急於求成,孫權最終胳膊拗不過大腿,而劉備估計也只得去交州當猴子了。實際上連劉備本人都不看好孫權,早就聯絡好了在交州蒼梧太守吳巨,準備繼續在交州豎起抗曹大旗。
曹操後來說若奉孝在此,當不致孤至此,實際上和諸葛亮說若法孝直在此,可以阻攔劉備伐吳是一回事,不是沒有明白人,而是明白人勸不住一意孤行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