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大冤案:呂布為何落下“三姓家奴”的惡名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最大冤案:呂布為何落下“三姓家奴”的惡名

呂布這個人,大家是很熟悉,呂布自姓呂,後來拜丁原作義父,改為姓丁,後來又從董卓,又改姓董。於是便有了「三姓家奴」這個稱號來諷刺他的反覆無常。

《三國演義》是一部講仁義的書,劉、關、張是作家羅貫中極力歌頌的仁義的化身。而呂布,卻是裊情絕義、毫無主見的武夫,是劉、關、張的對立面,作家極力鞭撻的人物。書中,呂布多次被罵為「三姓家奴」。在講究忠孝仁義、崇尚祖宗膜拜的封建社會,這是最為人不齒的事。三英戰呂布時,張飛挺著丈八蛇矛,飛馬大戰:「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翼德在此!」這是對呂布的人格最大的羞辱。

再看正史《三國誌》是怎麼說的,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三國誌》卷七《呂布傳》注引《曹瞞傳》。這是人們對三國時期呂布蓋世武功的稱頌。然而呂布的操行所為卻為後人所不齒。在《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叛將》中,我們講了一些呂布的 性格特點。《三國誌·呂布傳》(以下引文皆省略《三國誌》)中陳壽評曰:「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王夫之在其《讀通鑒論》卷九中對呂布也大加鞭撻,認為「呂布不死,天下無可定亂之機,呂布殪,而天下之亂始有乍息之時」。我認為,陳壽、王夫之所論較為偏頗,有失公允。首先,呂布並非導致漢末大亂的罪魁,呂布死,天下之亂也並沒有終止。其次,呂布的「輕狡反覆」也是事出有因,有時責任還不一定由呂布來承擔,漢魏之際各種政治勢力的分合聚散是當時社會運作的常態。來說說呂布的故事和呂布的性格特點。

呂布殺丁原投靠董卓,被認為是其一生中最大的污點,歷來評論者在這一點上緊抓住呂布的小辮子不放,認為呂布忘恩負義。呂布殺丁原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呂布殺丁原投靠董卓有其一定的必定性。

東漢末年,宦官與外戚矛盾日益尖銳,勢如水火。少帝初立,大將軍何進與袁紹謀誅宦官,太后不從,何進遂「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並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資治通鑒》卷五十九。,何進所召的「四方猛將」,主要包括董卓與丁原所控制的涼州與并州兩大軍事集團。丁原任并州刺史,利用一些以武力見長的僚佐,組建了一支勢力強勁的以丁原為首的并州軍事集團。呂布是該集團的主要成員之一。《呂布傳》云:「刺史丁原為騎都尉,屯河內,以布為主簿,大見親待。」董卓雖以并州牧的官職率兵進京,但其所率的武裝是從涼州帶到并州的,因此屬於涼州軍事集團。

在何進的召喚下,丁原、董卓各自率自己的地方武裝進京,獲得了干預朝廷中樞的機會。但董卓較丁原搶先一步進京,並且將少帝、太后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佔據了政治上的主動權。然而,董卓初入京師時,兵力有限。據《董卓傳》注引《九州春秋》所載:「卓初入洛陽,步騎不過三千,自嫌兵少,不為遠近所服。」可見,董卓在軍事上並不具備同其他地方武裝相抗衡的優勢。雖然在何進被宦官殺死後,何進、何苗兄弟二府(大將軍、車騎將軍府)之兵無所從屬,皆歸董卓,但畢竟不是董卓的嫡系。由於地緣政治的影響,董卓也不一定十分相信他們。董卓要擴充軍事勢力,必須拉攏或兼併并州軍事集團。以丁原為首的并州軍和以董卓為首的涼州軍雖分屬不同的集團,但由於所處的地域都是「邊鄙」,涼、並二州在東漢末年是羌胡與漢人長期雜居的地區,「習於夷風」,長於勇武而短於「學術」,在時人看來,並、涼將士屬於「天下之權勇」,為「百姓素所畏服」。《三國誌》卷十六《鄭渾傳》注引《張璠漢紀》。兩個集團有相同或相近的文化、習俗及軍事實力。這是雙方合作的基礎。

董卓為何要誅殺丁原,史書上並無明確的記載,但從當時的形勢來看,董卓殺丁原很可能是因為丁原不願意合作或臣服。然而董卓兵力有限,與同是勁旅的并州兵團開戰並無勝算。如果兩敗俱傷,反而讓關東軍事集團得益,這是董卓不願看到的。因此董卓決意使用陰謀手段誅殺丁原並控制其武裝。董卓能否剷除丁原,關鍵在於呂布。因為呂布「驍武,便弓馬,臂力過人,號為飛將」《三國誌》卷七《呂布傳》。,是并州軍集團中首屈一指的猛將。同時,呂布又深得丁原的信任,丁原「以布為主簿,大見親待」。董卓如何誘使呂布殺死丁原,史籍的記載十分簡略,「卓以布見信於原,誘布令殺原,布斬原首詣卓」《三國誌》卷七《呂布傳》。。問題的關鍵是要探討史籍中沒有披露的內容,即呂布為何會倒戈,叛丁原而投董卓。我認為可從四個方面進行剖析。

其一,董卓當時官拜前將軍,封斄鄉侯兼併州牧,丁原初為騎都尉,後遷執金吾。以官位而論,董卓在丁原之上,而且董卓進京後迅速挾持了少帝、太后,掌控了朝廷中樞,具有政治上的優勢。董卓以上令下,命呂布誅丁原,呂布是不能違抗的。因為呂布並非丁原的私人武裝——部曲,而是漢官吏。其實歸順董卓的也不止呂布一人,史載「(何)進、(何)苗部曲無所屬,皆詣卓」《三國誌》卷六《董卓傳》。。

其二,如上所述,董卓進京時兵力有限,丁原憑借并州之兵,足以與之抗衡。但董卓採取欺騙手法,「率四五日,輒夜遣兵出四城門,明日陳旌鼓而入,宣言雲西兵復入至洛中。人不覺,謂卓兵不可勝數」《三國誌》卷六《董卓傳》注引《九州春秋》。。呂布等并州將士大概也被迷惑,一時懾服於涼州大軍的威力。呂布投董卓後,「卓以布為騎都尉」同1。。丁原在河內時曾為騎都尉,董卓擢呂布為騎都尉,大概是讓他接管丁原舊部。我揣測,這可能是董卓引誘呂布倒戈的條件。

其三,呂布投靠董卓,可能還有更深一層的原因。即呂布、董卓所在的並、涼二州,東漢後期是「羌患」蔓延的主要戰場。并州境內原本有許多內徙的匈奴人,後來又湧入大量羌胡。羌胡與漢人長期雜居,董卓與呂布皆「習於夷風」,史載「卓有才武,臂力少比,足帶兩鞬,左右馳射」。《三國誌》卷六《董卓傳》。可見董卓與呂布皆以驍勇善戰聞名鄉里。最初又擔任低級軍職。呂布、董卓早年經歷相似,因此氣味相投,有共同語言並非偶然。另外,董卓曾在并州作戰,又擔任過并州刺史,呂布是五原九原人,五原郡屬於并州,因此很可能兩人不但認識而且具有較為密切的關係。否則,董卓為何對呂布「甚愛信之,誓為父子」。董卓甚至「行止常以布自衛」《三國誌》卷七《呂布傳》。,將自己的生命安全完全托付給呂布,應該是最好的證明。

其四,董卓初入洛陽,其暴政惡行並沒有即刻顯現。相反,董卓進京後所做的頭幾件事,名聲還是相當不錯的。據《後漢書·董卓傳》云:「卓擢用群士,乃任吏部尚書漢陽周毖、侍中汝南伍瓊、尚書鄭公業、長史何顒等,以處士荀爽為司空。其染黨錮者陳紀、韓融之徒,皆為列卿。幽滯之士,多所顯拔。……卓所親愛,並不處顯職,但將校而已。」董卓所選拔的人,基本上都是名士和名門之後,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過人之處,也頗有人望。而他自己的部屬卻都被任命為低級職位。《資治通鑒》卷五十九又曰:「董卓率諸公上書,追理陳蕃、竇武及諸黨人,悉復其爵位,遣使吊祠,擢用其子孫。」陳蕃、竇武乃天下名士,聲望極高,在黨錮之禍時為宦官所枉殺,當時天下士人百姓皆冤之,此等天下大冤而今在董卓手上一朝得雪。

大儒蔡邕,因得罪權貴亡命江湖十餘年。董卓進京後,馬上予以重用。蔡邕赴京後,「署祭酒,甚見敬重」,隨之「補侍御史,又轉持書御史,遷尚書。三日之間,周歷三台,遷巴郡太守,復留為侍中」。這時的董卓儼然是一個賢臣模樣,不但能夠禮賢下士,還能納諫——「(蔡)邕亦每存匡益」《後漢書》卷六十下《蔡邕傳》。。誰又能知道他後來會如此暴虐無道呢?東漢末年,外戚、宦官專權,政治昏暗,董卓的到來甚至使一部分人對其抱有革新政治的幻想,故呂布其時叛丁原投董卓並不一定是見利忘義的行為。

呂布投靠董卓後,便陷入了複雜的政治漩渦之中,因呂布缺乏政治鬥爭的經驗,故常被人當成工具加以利用。《後漢書·王允傳》謂:「允素輕布,以劍客遇之。」《呂布傳》云:「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壯健,厚接納之。」說明在大姓豪族的代表人物王允的心目中,呂布不過是一名「劍客」,而他之所以厚加接納,目的在於實現他的政治圖謀,即利用呂布來刺殺董卓。

呂布殺董卓是人心所向,因此獲得了很高的聲望,但他也得罪了涼州軍事集團。「布自殺卓後,畏惡涼州人,涼州人皆怨,由是李傕等遂相結還攻長安城。布不能拒,傕等遂入長安。」《三國誌》卷七《呂布傳》。

李傕只用了十天時間就打敗了呂布,攻克了長安。呂布被迫東走。呂布投奔袁術,袁術拒而不納,於是改投袁紹。袁紹收留呂布是為了對付黑山軍張燕。呂布作戰英勇,助袁紹大破張燕。但「外寬內忌」的袁紹反而嫉恨呂布勇猛,恐日後難以駕馭。呂布察覺後「求去」,袁紹卻「陰遣壯士夜掩殺布」。《呂布傳》注引《英雄記》詳細記載了這件事的經過:「布求還洛,紹假布領司隸校尉。外言當遣,內欲殺布。明日當發,紹遣甲士三十人,辭以送布。布使止於帳側,偽使人於帳中鼓箏。紹兵臥,布無何出帳去,而兵不覺。夜半兵起,亂砍布床被,謂為已死。明日,紹訊問,知布尚在,乃閉城門,布遂引去。」呂布有功於袁紹,袁紹卻如此對待他,孰是孰非,可謂不言自明瞭。

呂布離開袁紹後,便去投奔張楊,張楊曾是丁原舊部,與呂布算是舊友。并州軍的呂布、張楊、張遼集合在一起,對涼州軍的李傕、郭汜來說,當然是嚴重威脅。李傕試圖進行分化,誘使張楊及其部曲諸將誅殺呂布。《呂布傳》注引《英雄記》說:「張楊及部曲諸將,皆受(李)傕、(郭)汜購募,共圖(呂)布。」在張楊看來,這具有相當大的誘惑力,因為不但可與涼州軍暫時和解,而且還可兼併呂布部隊,以擴大自己的軍事力量。呂布知道後,下出一著頗為高明的棋。他對張楊說:「布,卿州里也。卿殺布,於卿弱。不如賣布,可極得汜、傕爵寵。」呂布的這番話,指出他與張楊同屬并州軍事集團,唇齒相依,如果內部火並,呂布被殺,張楊也必定勢孤,無疑將為涼州軍所攻滅。權衡輕重,張楊不得不放棄這個如意算盤。「(張)楊於是外許汜、傕,內實保護布。汜、傕患之,更下大封詔書,以布為穎川太守。」張楊表面上敷衍李傕、郭汜,實際上卻大力保護呂布。在這種情況下,李傕、郭汜只得反過來籠絡呂布,任命他為穎川太守。《三國誌》常謂呂布「勇而無計」、「勇而無謀」,其實也並不盡然。呂布在對付袁紹的謀害,以及拉攏張楊的策略上,難道是一勇之夫所為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