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士參謀諸葛亮的哪三大致命失誤使蜀漢一蹶不振?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謀士參謀諸葛亮的哪三大致命失誤使蜀漢一蹶不振?

在三國時期,要說諸葛亮的權謀和神機妙算,那是人人佩服,但是,從具體才能來看,諸葛亮政治才能更勝一籌,軍事才能差一些。而正是諸葛亮軍事上的三大致命失誤,使得蜀漢一蹶不振,導致最早滅亡!這到底怎麼回事?真相是什麼?

 第一大失誤,隆中分兵。

在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諸葛亮給他提出了,隆中對戰略,就是先佔領荊州,益州,然後從荊州,益州同時北伐,北定中原。而從軍事上而言,這是極度危險的,軍事上講求相互策應,互為犄角,這樣才能發揮重大軍事作用。而因為荊州益州相隔千里之遙,兩者配合基本上不可能,而且兩線作戰分散本就有限的兵力。一旦一路出現問題,那麼必定是滿盤皆輸。而諸葛亮的戰略剛開始就錯誤,後期也沒做任何的調整,致使後面的步步失敗!

第二大失誤,軍師思維。

在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如此大戰,作為主帥的諸葛亮卻不親自坐鎮前敵軍中指揮調度。而將全軍的生死,寄托在一兩個將領固守街亭的成功與否上,這是嚴重錯誤的。

   這主要是由於,諸葛亮此前做軍師習慣了,而統帥是劉備,自己只要出出計謀,運籌帷幄,劉備去執行,指揮調度就可以了。因此,到第一次北伐的時候,自己變成了軍師兼統帥,而還是以軍師的思路在指揮,能不失敗麼?後來幾次北伐諸葛亮可能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每次大戰自己親自坐鎮,確保萬無一失。

第三大失誤,不作調整。

作為軍事統帥來說,瞭解手下將領的優弱勢,併合理安排任務這是基本素質。而且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決不能把不能執行戰略意圖的將領放在統帥的位置上。荊州就是如此,關羽素來高傲,對軍令是陽奉陰違,而諸葛亮仍將守荊州的重任交給了他。

   雖然臨走時,留下了「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戰略方針,但是守備的將領卻不能執行,而且在關羽跟東吳鬧翻後,仍舊沒有做到及時的調整,而讓其一錯再錯,最後萬劫不復。

因此,可以說,諸葛亮搞政治,做軍師,運籌帷幄,那是無所不能,神機妙算,但是指揮軍事大戰,確實非其所長,因此才有這些大的失誤,導致蜀漢最先滅亡,好不可惜!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