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士參謀賈詡:一生智計非凡曹操帳下無出其右者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謀士參謀賈詡:一生智計非凡曹操帳下無出其右者

賈詡,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初隨李榷,再從張濟、張繡,後歸曹操。

《三國演義》中,賈詡一出場,三五句話就把王司徒費盡心機誅戮的董卓說活了,而且一變為四:李榷、郭汜、張濟、樊稠四人在董卓死後逃往陝西,派人給王允上表求赦。王允大赦天下偏不赦此四人(王司徒短見)。李榷等沒奈何正準備四散逃生時,賈詡發話了:「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縛君矣。不若誘集陝人,並本部軍馬,殺入長安……事濟,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勝,走亦未遲。」於是有了犯長安這回書和其後的天下大亂。

後來,賈詡因和李榷政見不同,離開李榷,跟從張濟、張繡叔侄。

建安二年正月,曹操起十五萬大軍征討張繡。賈詡力勸張繡降操,並自往見操。曹操與賈詡一番交談過後,十分器重,「欲用為謀士參謀」(曹操的是有眼光。凡他遇見的人才,必傾心網羅,置諸翼下。),被賈詡推卻。後曹操因勾搭張濟亡妻、張繡之嬸鄒氏,致長子曹昂、拉皮條的侄子曹安民、虎將典韋皆喪於張繡、賈詡之手。

建安三年夏四月,急欲報子、侄之仇的曹操再次興兵征討張繡。在賈詡的謀劃下,張繡結連劉表再次擊敗曹操。在回答張繡問話時賈詡的一番言談充分展示了他的識見、智慧:「繡以精兵追退軍,而公曰必敗;退以敗卒擊勝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驗也?」詡曰:「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公敵也。軍雖新退,曹公必自斷後;追兵雖精,將既不敵,彼士亦銳,故知必敗。曹公攻將軍無失策,力未盡而退,必國內有故;已破將軍,必輕軍速進,縱留諸將斷後,諸將雖勇,亦非將軍敵,故雖用敗兵而戰必勝也。」

建安四年十二月,袁紹、曹操相拒於官渡。袁紹寄書給賈詡,欲招納張繡。當時袁紹強而曹操弱,張繡又與曹操有仇,便欲歸降袁紹。賈詡極力阻止,並說「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願將軍無疑!」再次顯示了非凡的戰略眼光。

《三國演義》中,郭嘉為曹操上的「十勝十負」書極負盛名,今人皆以為它堅定了曹操擊敗袁紹的信心。其實堅定曹操信心的還有賈詡:「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

建安十三年,擊潰袁紹、統一北方後志得意滿、挾破荊州、敗劉備之威勢的曹操,陳兵百萬,準備東擊孫權。其時郭嘉已亡,曹營眾謀士參謀沒一個有賈詡清醒。他勸告曹操:「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士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頭腦發熱的曹操聽不進去,終招致赤壁大敗。

之後,曾被韓遂、馬超打得割須棄袍的曹操靠賈詡的離間計得以分化、擊敗韓、馬,有名的「抹書間韓遂」其實是賈詡的計謀。

賈詡的才幹,不僅得到曹操的賞識、器重,而且其子曹丕在與弟曹植的太子之爭中

亦時時借重賈詡。曹丕曾問計賈詡,如何鞏固自己的地位,賈詡告訴他:「願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要曹丕腳踏實地,好好做人、做人子。後來曹操就立太子之事徵詢賈詡,機智的賈詡一句話就把曹丕扶正:「吾常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

賈詡一生智計非凡。縱觀曹操帳下謀士參謀,實無出其右者。郭嘉早夭、荀彧賜死、荀攸鬱憤而終、徐庶一言不發、程昱、滿寵不可相提並論。賈詡獨得善終與他明識時務、低調做人、不事張揚的做人原則有關。《三國誌》對其為人處事有中肯的抨價:「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懼見猜嫌,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此外,賈詡可說是三國謀士參謀中最無私心、最講職業道德之人:從李榷時,幾句話弄得天下大亂;跟著張繡,打得曹操大敗虧輸;歸曹操後,盡心盡力,盡職盡責。陳壽說他「通達權變,算無遺策」誠非虛言。於他身上,今之有心人似可悟通一二。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