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為了能夠忠孝兩全,「身在曹營心在漢」。所以,徐庶進曹營的時候,一言不發。當時看來,很多人都贊成他的這種做法,一方面是忠於原來的主人,另一方面也侍奉了自己的老母親。現在,我們不禁要問,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作法高明嗎?他的這種行為給別人以及給自己又帶來了什麼好處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分別介紹徐庶忠孝兩全與徐庶誤人誤己這兩種不同的看法。
1.徐庶降曹救母是忠孝兩全
曹操為了迫使徐庶為自己所用,軟禁了徐庶的老母。按實說,曹操的這種用心是良苦的,只是他所用的手段忒損了一點。徐庶是一個忠義孝順之人,曹操軟禁徐庶的老母,逼他就範,這無疑將徐庶置於一個兩難的境地:如果回家救老母,就必須離開明主劉備,這對徐庶來說等於不忠;如果留下來繼續輔佐劉備,老母就會因此被害,這對徐庶來說等於不孝。
古往今來,在忠、孝兩者不可兼得的時候,不管人們是取忠,還是取孝,都只能有所捨,有所取。然而,無論是捨棄忠義,還是捨棄孝道,都讓人感到有些遺憾,因此,那些仁人志士們留下了美中不足之處。徐庶作法則與眾不同,他既回家救母以盡孝,又「身在曹營心在漢」以盡忠,這樣,盡忠與盡孝就在徐庶的身上完美地統一起來了。
首先,當徐庶接到老母的書信時,毫不猶豫地決定回家救母。徐庶自從投了劉備以後,是很受劉備重用的。那麼,他為什麼在接到了老母的書信之後就決定回家呢?這裡除了「子母乃天性之親」之外,還有兩個原因,一是「老母今被曹搡奸計,賺到許昌囚禁,將欲加害,老母手書來喚,庶不容不去。」二是徐庶的弟弟徐康新近已亡,他的老母「舉目無親」,「無人侍養」,按照「父母在,不遠遊」的古訓,即使沒有曹操囚禁之事,他也應該回去照顧老母。因此說,徐庶「棄官」回家完全符合當時的倫理道德。
其次,徐庶在臨行前,又為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他雖然不得已要離開劉備,但是卻仍然念念不忘劉備的知遇之恩,仍然真心實意地關心劉備的事業。
徐庶為救老母,本來歸心似箭,但走出好遠之後又突然返回來,特意向劉備推薦了自己的好友諸葛亮。雖然司馬徽也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但是他只講了 「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這一句話,這一點信息只能吊劉備的胃口,尚不足以使劉備得到諸葛亮。徐庶的推薦則不同,他不但講了伏龍就是諸葛亮,而且講諸葛亮的身世、住處、性格以及請其出山的方法。正因為徐庶提供了這些信息,才使劉備「似醉方醒,如夢初覺」。
徐庶不但為劉備提供充分的信息,而且不辭勞苦,繞道臥龍岡,親自勸說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哪知諸葛亮竟非常生氣地說:「君以我為享祭之犧牲乎!」弄得徐庶「羞慚而退」(見第三十七回)徐庶這樣做是為了什麼呢?很顯然是為了劉備的事業,因為諸葛亮並不領他的情。可見,徐庶在盡孝的同時,也沒有忘記盡忠。
第三,徐庶終身不為曹操設一謀,徐庶在臨行之前曾經向劉備發誓說:「縱使曹操相逼,庶亦終身不設一謀。」徐庶是這樣說的,他也是這樣做的。徐庶的老母死後,他便為老母居喪守墓,這儘管是當時的一種禮俗,但也不能不說是徐庶不為曹操所用的一種方式。後來,曹操為了收買人心,曾派徐庶至樊城勸降劉備。徐庶見了劉備以後,不但沒有勸降,反將曹操的陰謀告訴了劉備。在赤壁大戰前,寵統過江獻連環計,回到江邊時被徐庶說破了用意,曾嚇得龐統「魂飛魄散」。然而,他只是自己心知肚明而已,並沒有以此向曹操請功。從徐庶的這些表現來看,可以說他是一個忠孝兩全的人。
2.身在曹營心在漢是誤人誤已
從徐庶的目的看,他的確想要做到忠孝兩全,但是,從實際效果來看,他既沒有真正盡孝,也沒有真正盡忠,而且還耽誤了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他所做的幾件事都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
首先,徐庶雖為救母而回,實際上卻害了自己的老母司馬徽得知徐庶回許昌救母之事,就十分痛惜地對劉備說:「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果不出司馬徽所料,當老母見到徐庶之後,勃然大怒,拍案罵道汝既讀書,須知忠孝不能兩全……今憑一紙偽書,更不詳察,遂棄明投暗,自取惡名,真愚夫也!吾有何面目與汝相見!汝玷辱祖宗,空生於天地耳!」說完便「自縊於梁間」。曹操先前是想要將徐母斬了,但是他終究沒有下手。只要曹操不下手,徐母也犯不著去自殺。現在徐回來了,情況就不同了,儘管徐庶是一片孝心,但是,因為徐庶的本得不到建功立業的機會。從曹操「厚待」徐庶老母的行為,從曹操聽說徐庶來到,「遂命荀或、程昱待一班謀士參謀往迎之」的舉動,從曹操對徐庶說:「公今至此,正可晨昏侍奉令堂,吾亦得聽清誨矣」的語言等表現中,不難看出,曹操還是真心想要重用徐庶的。
徐庶不為曹操所用,其實對曹操並無大的影響,因為曹操手下已有眾多的謀士參謀,多一個徐庶,少一個徐庶可以說都無所謂;然而,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策略,對他自己的損害卻是十分嚴重的,這使得他雖懷「王佐之才」,卻一生無所作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他的這種行為都不是明智的選擇,因為他是在拿自己的前途與曹操賭氣。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也遇到了幾乎與徐庶完全相同的情況,但是關羽卻採取了與徐庶完全不同的策略。哪一個策略更好一些,我們來比較一下就可知道。兩個人所遇到的情況相同1徐庶是在曹操攻打新野,老母被囚禁的情況下降了曹操;關羽是在曹操攻打小沛,兩個嫂子落到了曹操手裡的情況下降了曹操。可見,兩人降曹都屬迫不得已。徐庶「心在曹營心在漢」,是暗中不降曹;關羽是事先提出「降漢不降曹」的明確條件,是公開不陣曹操。可見,兩人都不是真心投降曹操。兩個人所採取的策略不相同。
徐庶進曹營之後,「凡曹操所賜,庶俱不受」。而關羽則不同,他不但接受曹操所賜的住宅、美女、錦袍、名馬等等,還接受了曹操所封的漢壽亭侯之爵。徐庶無語進曹營,終身不為曹操設一謀。關羽在這一點上也大不相同,他積極主動地尋找立功的機會,為曹操斬顏良,誅文£,解了白馬之圍。要知道,關羽降曹正發生在「曹阿瞞許田打圍」(見第二十回),「國賊行兇殺貴妃」(見第二回)這兩件事之後不久。
兩個人所得到的結果不同。徐庶為了救自己的老母,卻害死了老母;關羽為了保護兩個嫂嫂,最終使兩個嫂嫂毫髮未損。徐庶終身不設一謀,因此一生也沒有留下任何業績;關羽雖然為曹操殺掉兩個敵將,卻使自己的威名大震,成為義勇雙全之人。
通過以上的比較不難看出,關羽對待曹操的策略要比徐庶現實得多,明智得多,而且有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