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吳國最著名的將領便是四大都督,而四大都督中唯有陸遜在《三國誌》單獨列傳,可想而知其歷史地位有多高。作為一名戰將,陸遜戰績輝煌,終其一生未嘗敗績。他曾經白衣渡江協助呂蒙擊敗如日中天的關羽,重新奪回來戰略要地荊州。當劉備率領70萬大軍掩殺而來的時候,他臨危受命,堅壁清野,一把火將劉備大半家底燒個精光。作為大臣,出任過丞相,將吳國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條。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肱骨之臣,最後竟然被孫權給生生逼死,無傷無病65歲便溘然長逝。
陸遜,字伯言,是江東四大家族人物,與周瑜、魯肅、呂蒙等人相比,他出道較晚。雖然出身世家大族,但陸遜並沒有絲毫的嬌貴之氣,二十歲出頭便在基層顯示了過人的本事,在他的帶領下海昌縣的生產形勢良好。在擔任海昌縣屯田都尉的時候,陸遜還順便展示了他的軍事才能。原來,會稽山越賊人大頭領潘臨一直是該地區的禍患,陸遜命令部下召集新兵對賊人進行打擊。在之後的日子裡,陸遜開展了較長時間的剿匪行動,以少量部隊橫掃了各地的山賊,軍事才華得以展現。
陸遜真正走到歷史的前台,是與呂蒙聯手擊敗關羽、奪取荊州的戰役之中。當時大都督呂蒙並重,為了讓呂蒙休息養生、也為了迷惑關羽,孫權便派這個當時還名不經傳的小將接手荊州防務。當此之時,正值關羽的人生巔峰,水淹七軍、生擒於禁,威震四方。聰明的陸遜,採取迎合戰術,故意寫信將關羽胡吹亂誇了一頓,看到信件後關羽認為這個乳臭未乾的小子對自己沒有威脅,便一心進攻北方。實際上,早在換防的時候,陸遜便與呂蒙定下了襲取荊州的大計,在關羽全力進攻的時候白衣渡江一舉拿下了荊州,關羽也從人生的巔峰瞬間隕落。
關羽被殺後,或出於兄弟被殺的憤慨,或出於重奪戰略要衝的期許,蜀國皇帝劉備以替關羽報仇的名義率領七十萬大軍傾巢而出。戰爭前期,吳國在節節敗退。在關鍵時刻,吳主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統帥朱然、潘璋、韓當等共計五萬人開拔前線。在到達前線後,陸遜率領軍隊故意進行戰略性後退,消磨蜀軍的銳氣。當退到猇亭的時候,開始紮營駐寨,嚴防死守。當時正值盛夏,長期的相持不下讓蜀軍士氣大落,趁著劉備失去戒心,陸遜以火燒連營八百里的方式將蜀軍擊潰。
經過幾次戰役,魏國、蜀國對陸遜頗為忌憚,陸遜的防區基本無人膽敢侵犯。自視甚高魏國大將曹休進攻石亭,也被陸遜打得落花流水,損失數萬,輜重無數,並最終由此含愧而亡。
除了擁有傑出的軍事才能外,陸遜在內政處理方面也十分出色。職業生涯後期的陸遜,擔任丞相之職,不斷建言獻策,主張休養生息,廢除苛政,反對與公孫淵結盟,治理荊州,政治素養不下於諸葛亮。
可惜,就是這樣的一位才兼文武而又忠心耿耿的大臣,最後居然被孫權給生生逼死。按照中國傳統,嫡長子擁有無可爭辯的繼承權,而孫權並不喜歡自己的長子,常有廢長立幼的想法。飽讀詩書的陸大都督,對此堅決反對,牽扯進皇子繼承之中,極力保皇長子周全。孫權「累遣使重責」,陸遜最終鬱悶憤而死。當然,孫權逼死陸遜的深層次原因,可能不僅是牽涉到皇位繼承那麼簡單,也與陸遜功高勞苦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