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說起張遼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相信三國時期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了,而一開始就勸降關羽、讓關羽歸順曹操這個人可能大家還不知道,他就是張遼,在三國的歷史上,能進入後世唐肅宗評選的古今六十四著名將領的行列的只有六個將領,而張遼就是其中一個,來自後世如此高的評價恰恰說明了他的才能不同凡響,的確,身為一個武將的他,不僅僅擁有一個武將本身就應該具備的勇猛,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有文成所具備的謀略,這篇文章就帶領大家來認識這位傳奇著名將領。
張遼字文遠,出生於北方的邊陲地區,當時由於北方少數民族勢力強盛,經常南侵,騷擾北方的中原百姓,張遼可以說是從小就看慣邊疆的頻繁戰事,自己也是從戰場上成長起來的,並且憑借自己在武術上的極高天賦,很小的時候就成為了一名郡吏,這段殘酷的少年經歷也讓他成長得比同時期的其他少年更快,成熟得更加早,很快就成為了一名能獨當一面的將領,當時的并州刺史丁原也是看到了他身上那種不同於其他人的特質,把他推薦給了何進,自此,張遼開始走出貧瘠的北方邊陲,開始走向三國的歷史舞台中央,但是張遼真正讓後人記住還是要到他歸順曹操之後,作為曹操帳下最為得力的幹將,他追隨曹操戎馬一生,為曹操攻城略地,成就了曹操一代梟雄的名譽,而曹操也成就了他一代著名將領的威名。
要說起的張遼的勇猛,那就不得不提一場曹操和孫權之間的衝突戰爭—合肥之戰,當時曹操率軍隊主力進軍漢中,在東邊僅僅留下張遼和李典二將鎮守東邊重鎮合肥,孫權見曹操東方軍備空虛,認為時機已到 ,是拿下東邊戰略要地合肥的重要機會,於是開始聚集重兵向合肥方向開進,張遼聽從曹操在戰前的安排,趁著孫權軍隊還未完全完成集結,軍隊戰鬥力還未完成形成,和李典聚集八百名敢死士率先出擊,首先對孫權的十萬大軍發起衝擊。
現在的我們很難想像僅僅手握八百名死士的張遼是如何做出攻擊的決定的,在未知道最後結果之前,以八百人去對陣十萬大軍無疑就是以雞蛋撞石頭,自尋死路而已,但是他還是踏出了這一步,而且最後就憑這八百人,張遼挫敗了孫權的十萬大軍。
那一夜,張遼率領他手下的八百死士策馬東進,往孫權大營發起衝鋒,前來阻擊他的是孫權手下的十萬軍隊,但張遼在這大軍之中如入無人之境,往來衝殺,殺敵無數,期間孫權軍完成對他合圍後,他依然一人舉槍殺出了重圍,但是聽說自己的士兵還在合圍裡面時,他再次調轉馬頭重新殺進包圍圈內,把自己的部下解救了出來,孫權很難相信那個時候的張遼手下僅僅只有八百人的兵馬,張遼的這一次出擊無疑在孫權的用兵歷史上留下了一個大大的污點,這場戰鬥之後,張遼威震江東,獲得了"張遼止啼" 的美譽。
除了張遼的勇猛,他真正能成為一代著名將領的是他難能可貴的謀略和決斷能力,曹操進軍烏桓之時,親率前鋒部隊深入敵軍,卻不料遭遇到烏桓部隊的包圍,在這緊急情況下,曹操手下的大多數將領都主張以山險保守阻擊敵軍,等到後面大部隊來解救自己,但是張遼認為這樣的舉動無異於原地等死,曹軍應該率先出擊,趁著烏桓部隊還未完全完成全部包圍的時候瞄準他們虛弱的區域發起衝擊以求突圍,幸好當時曹操選擇了相信張遼,不然他這傳奇的一生可能就要就此結束了,於是張遼拿著曹操授予自己指揮軍隊的麾向烏桓軍隊發起了衝擊,為曹操在這危難時刻打開了一條通向生存的道路。
可惜的是,這位著名將領雖然一生經歷了無數得以流傳青史的戰役也奉獻了很多無可挑剔的表現,但是在三國這個他本該可以憑借自己的才能獲得更多榮譽的時代,他僅僅只存在了五十三個年頭,讓人不禁惋惜,在大家都期待著在史書上看到他更加精彩的傳奇故事時,最後看到的卻是公元222年,張遼病逝於江都,這對於那個時代來說無疑是一代著名將領的隕落,這是可惜的,但是他的存在給那個時代也帶去了一個傳奇,張遼策馬遠去,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傳奇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