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成就最高的人其是既不是諸葛亮,也不是曹操。而是被後人推崇了千百年的關羽。從官方,到民間到文化,對關羽的敬拜從未減少。民間尊其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更是多有褒封,尤其在清代更是屢次加封,最後被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甚至被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但是讓很多人痛心的卻是那句蜀記曰: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於是關羽很多人也就理算當然被認為是滅了門。但實際情況卻是,關羽被滅門其實一直是個謎題。
首先是在三國時期的史記中並沒有絲毫的提及,即使是《三國誌》中對關羽被滅門也沒有言語。《三國誌》中對於關羽的記載《三國誌·蜀書·關羽傳》最後一句是追諡羽曰壯繆侯。子興嗣。興字安國,少有令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弱冠為侍中、中監軍,數歲卒。子統嗣,尚公主,官至虎賁中郎將。卒,無子,以興庶子彝續封。而那句盡滅關氏家世後人註釋的。這個後人就是晉元帝時代的王隱。王隱,字處叔,陳郡陳縣(今河南淮陽)人。東晉大臣,史學家。這一句話是他加上去的。再後來裴松之對《三國誌》遍注的時候,引用了這句話,後世也就將這句話定義了關羽後人。
再來說一下陳壽,王隱和裴松之三個人。這三個人都是很有名的史學界,雖然三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但是三個人也都有這自己的缺點。
陳壽是離三國時代最近的人,同時他記載的史實也最為嚴謹,但是缺點卻是有些東西寫的很少。也因為是寫於晉朝,所以對魏國和司馬家多有回護讚美,做不當真正的公正無私。同時我們要知道,《三國誌》是私人修史。而陳壽在《三國誌》中並沒有記載了關氏滅門。另外一人是王隱,這也是最大的爭議點。王隱編纂《蜀記》是在東晉初期,當時急需確立晉朝正統的地位,而晉朝來源於魏國。所以王隱所書的《蜀記》尊曹貶劉的思想很嚴重,在王隱的記載中曹魏君臣的結果都比較好,而蜀漢君臣的結局恰恰相反,都是比較悲慘的。王隱此意是向天下人,尤其是蜀地的群眾顯示曹魏和晉朝的正統地位。為此,王隱甚至犧牲了史書的真實性,產生了一些虛假,編造,誇張的記載。例如記載龐德的屍首上:鍾會平蜀,前後鼓吹,迎德屍喪還葬鄴,塚中身首如生。另一位裴松之,他最大的貢獻是對《三國誌》編注。裴松之對《三國誌》中同一事幾家記述不同的,他都收錄進來,以備後人參考。所以關羽的滅門觀點他只是收錄進來。有的人會說裴松之質疑了很多不實的地方,為什麼對這一條沒有質疑呢?其實裴松之質疑習慣於有理有據,而不是模稜兩可。若找不到強有力的佐證,他寧願不去質疑,引而不評。關於龐會滅門的引而不評,應該是推翻找不到太有力的證據,畢竟過去百餘年的時間,中原大地幾經磨難。在永嘉之亂中蜀國後人亦死傷慘重。裴松之此舉也是留給後人去思量的空間。卻想不到後人以他的注給關羽後人蓋棺定論。
說完了史實上的問題,我們再來看一看滅了關羽滿門的龐會。龐會是龐德的兒子,會勇烈有父風,官至中尉將軍,封列侯。在關羽斬龐德到滅蜀的時候已經時隔了四十四年。雖然歷史上關於龐會的生死年齡並沒有記載。但是龐會在滅蜀的時候起碼也應該五十幾歲了,甚至更大,而在高貴鄉公傳的記載中也是一位忠勇之人,同時滅人滿門雖然在三國時代屢有發生,但並不是一個將軍就可以做到的。同時這種行徑與魏國滅蜀的主旨有衝突。鄧艾破蜀後,為穩定局勢,防止人心惶恐,造成動亂,借魏帝之名,赦免蜀漢君臣。龐會此時若去殺盡關羽後人,明顯是與鄧艾安撫政策不符,而可能造成動亂。
綜上所述,關於龐會滅門的記載是比較薄弱的,是可以被質疑的,此事有可能是為了迎合晉朝尊曹貶劉的立場捏造出來的,並且最先記載此事的王隱也非講求嚴謹真實的記史者。
至於關羽前人和後人為什麼沒有流傳呢?首先是關羽的身世一直到了清朝康熙年間,才有了個比較明確的答案。康熙戊午,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時候,發掘出關羽的墓磚。上面刻有關羽祖、父兩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資料比較詳細,還略有提到關羽的家庭狀況。他因此寫了《關侯租墓碑記》。據墓磚上文字記載,關氏家其實是個文人世家。關羽祖父叫關審,字問之。漢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常平村寶池裡。記載說他「沖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訓其子,於桓帝永壽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羽父關毅,字道遠。性至孝,父審卒後,在墓上結廬守喪三年,除喪,於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關羽。羽長成後娶胡氏為婦,靈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關平。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關羽的家族雖然是文人世家,但是並非名門望族,在關羽之前也沒有出過什麼太厲害的人物。所以關羽親屬的記載也就更少了。
至於所謂的關索,應該是後世原創的東西。首先是正史無記載,野史也沒有。直到宋代開始追封關羽的時候,特別是明清時代才突然冒出來。關索被索員外收養,後又娶鮑員外之女鮑三娘為妻。實際上員外這類稱呼最早出現在元明清的白話小說,用以指代豪紳。三國時期並沒有被稱呼為員外這麼一個習慣。此外「某某娘」這一類名字格式最早出現在宋代。在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史料中類似的名字只有某妃、某姬這類姓名。現在爛大街的某娘、某奴在當時毫無記載。
至於關羽有沒有後人呢,起碼在唐朝時候出現過一位關播。關播(719年-797年),字務元,衛州汲縣(今河南衛輝)人,唐朝宰相,漢壽亭侯關羽之後。出自《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另外,現在在上海圖書館收藏有五種關姓家譜,地方分別是浙江杭州和廣東南海、番禺、新會,其中有四部譜,關氏族人都自稱為"漢壽亭侯"後裔,山東省兗州縣檔案館也收藏有一部(山東)《武聖府分支關氏宗譜》,編修人叫關金標,是民國三十年(1941)的刻本。不過,一直到目前來看,還沒有一本真正意義上的《關氏家譜》。因為現有的家譜都是從宋以後開始記載的,在圖表中並沒有關羽的名諱。所以嚴格講起來,它們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關公家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