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法正和諸葛亮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法正和諸葛亮,同樣都是劉備的謀士參謀,雖然說很多人對於諸葛亮更熟悉也更喜愛一些,但是其實真實情況下,反而是法正更得劉備的信任和寵信。兩個人都是謀士參謀,可為什麼法正在劉備心裡的地位還是要比諸葛亮更高一些?法正為劉備做過些什麼事,出過什麼謀劃,還是說他的為人處世要比諸葛亮更好一些嗎?
眾所周知,法正原本不是劉備下屬,而且屬於益州的劉璋,只是在劉備西征時加入蜀漢陣營。令人詫異的是,作為新投謀士參謀,卻相當受劉備的喜歡,其程度甚至超過了許多老臣,比如夷陵之戰失敗後,諸葛亮感慨,「如果法正還在世,必不會如此」。那麼,劉備為什麼會那麼喜歡法正?原因可歸納為十六字。
1.個人愛好
《三國誌·先主傳》有記載,「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好結交豪俠,年少爭附之」。可見,劉備年少時喜歡結交江湖上的豪俠,而不是讀書人,法正恰好是這類人,他剛烈、狠辣、現實,而且睚眥必報,並非正人君子,卻有豪俠風範。起初法正還不願來荊州,結果兩人相見恨晚,像諸侯亮喜歡用的蔣琬、馬謖等讀書人,劉備根本就不待見。
2.確有能力
劉備之所以喜歡法正,最重要的是他非常有能力。劉備西征益州,法正作蜀漢內應,拉攏本土士族,快速幫助劉備穩定益州局面。龐統去世後,法正勸諫劉備進攻漢中,並獻計斬殺掉曹魏大將夏侯淵,劉備才佔據漢中,由此三分天下。劉備的人才庫中,有諸葛亮這樣的天下大局策劃者,卻缺乏郭嘉一類的謀主,法正恰好填補這個空缺。
3.政治需要
佔據漢中後,劉備掌控了荊州和益州,蜀漢政權就有數個利益集團,一是劉備早期勢力,比如關羽張飛等人;二是荊州派勢力,比如諸葛亮黃忠等人;三是益州本土勢力,比如法正等人。法正作為益州派代表,為了穩定人心,自然需要重點提拔一些益州官員,劉備進位漢中王時,法正被封為尚書令,可見喜歡之重。
4.性格缺陷
與諸葛亮的正氣和威嚴相比,法正的性格缺陷相當嚴重。《三國誌·法正傳》有記載,「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面對如此情況,連諸葛亮都沒辦法阻攔。也正因為這些缺陷,也表明了法正沒有野心,這是統治者最喜歡的一類人,既有才能又沒野心。
因此,法正頗受劉備的喜歡,但是喜歡與信任又不同。從《三國誌》的記載來看,劉備看上去並非很喜歡諸葛亮,否則夷陵之戰後諸葛亮也不會發出感慨。但是諸葛亮卻最受劉備信任,暫不說劉備去世後掌握蜀漢朝政,單說諸葛亮坐鎮荊州時便有了官員舉用和任免權,荊州派系由此而來,而法正在這方面卻差多了。
章武元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著名將領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戰事之初,蜀軍一路攻城略地,形勢一片大好,只可惜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漢的攻勢,更在章武二年八月,在夷陵一帶打敗了蜀軍。事後,劉備身邊倚重的軍師,當時的丞相諸葛亮無奈的說道:「如果法正還在就好了,便能夠制止主上東征。」
從諸葛亮的話中不難看出,法正可以勸得住劉備,然而諸葛亮卻勸不住。要知道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時,曾對眾人表示他劉備得了諸葛亮,就猶如魚得到了水一般。而當時作為劉備軍師的諸葛亮也確實得到了劉備極力的推崇與尊重,甚至於諸葛亮讓劉備親自領軍作為疑兵,劉備都深信不疑。然而在後來法正加入蜀漢,並成為劉備身邊的另一位軍師後,劉備反而更信任法正,而不是諸葛亮,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當時諸葛亮之所以在夷陵之戰後說出這樣的話,並不是要推卸責任,而是感慨在帶兵征戰上,當時的自己不如法正。正如《三國誌》之中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一般,諸葛亮的內政能力很強,但軍事能力並不見長,雖說諸葛亮後來也曾帶兵平定南蠻,更先後多次帶兵北伐,但實際上,在劉備生前,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並沒有得到太多的展現,因此在劉備心目中,諸葛亮的帶兵征戰能力是不如法正的。
而法正不同,雖說在內政方面,法正差諸葛亮很多,但在征戰謀略方面,法正要強過諸葛亮。當年漢中之戰,正是由於善奇謀的法正向劉備進言,這才讓劉備下定決定奪漢中。而在蜀軍與曹軍相持不下時,也是法正出謀劃策,最終讓黃忠在定軍山斬殺夏侯淵,一戰定下了漢中之戰的勝勢。也是因為法正對於戰爭的把握和戰役之中的謀劃極強,因此在戰事上,劉備自然對法正更為信任。而作為傳統意義上的軍事,更為擅長奇謀的法正自然要比諸葛亮有發言權,因此僅戰事而言,同為軍師的法正,自然要更得劉備信任一些。
筆者認為,諸葛亮有大才,但他的才學更多的是在內政上,是謀一國的軍師;而法正善奇謀,才學更多的在軍事上,是謀一戰,謀一地的軍師。只可惜法正英年早逝,否則內有諸葛亮,外有法正,蜀漢同樣有稱霸天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