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曹操統一三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三國之中屬曹魏最為強大,魏國雄主曹操,雄才偉略,知人善用,為大魏後來的強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使得曹魏一直都是三國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但是人無完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的曹操一生當中就有兩個重大的戰略失誤,要是沒有這兩個失誤,說不定在他有生之年就能統一三國。下面就和小編一起看看曹操到底犯了哪兩個錯誤吧。
翻開正史就會發現,和《三國演義》對曹操的刻畫大不相同,真實歷史上的曹操,能力超強,對中國的貢獻更大。
簡單的說,曹操對中國的貢獻至少有三個,(1)統一北方,恢復生產,(2)抵禦外敵,曹操時代北方不敢南下,(3)提出諸多施政措施,比如「唯才是舉」,「薄葬」等,影響了中國近2000年,至今受益!
然而,讓人遺憾的是,在一定意義上說,曹操最終失敗了,先是空有強大實力,卻沒能一統中國,後是建立曹魏,卻被司馬懿摘取了勝利果實!
那麼,曹操為什麼會失敗呢?縱觀曹操一生,犯下了兩個戰略錯誤,一個是臉皮太薄,該做的沒有做,一個是性情太急,不該做的卻做了!
臉皮太薄,該做的沒有做!
大家都知道,曹操有一個基本戰略,即:挾天子以令諸侯!然而,官渡之戰後幾年,曹操先後擊敗袁紹父子等,基本一統了北方,此時已經具備了廢除劉氏天下的基礎。回想一下歷史上的清朝,清朝一入關,就迫不及待的宣佈清朝建立,曹操與之相比,根本就一點也不著急!
那麼,曹操為何不捉急呢?原因很簡單:曹操自己臉皮太薄,希望有一個忠於漢室的好名聲,不想被別人罵為「漢賊」,就將廢除劉氏江山的事情,交給兒子去做。但現實大家都知道,曹操一直都被罵成漢賊。所以,與其如此,曹操不如早點把漢獻帝劉協踢開,自己登基做皇帝得了!
當然,曹操稱帝,必定有很多壞處。但難道真沒有好處嗎?至少有三:(1)奠定新朝的基礎,說不定因此司馬懿就不敢篡位了,(2)更能吸引天下英才,不是所有人都忠於漢室,(3)手下人更忠心,因為曹操稱帝,手下人基本上都是「官升一級」!可見,這是曹操該做的事情,但曹操卻沒有做!
心情太急,不該做的做了!
曹操擊敗袁紹父子,一統北方之後,就急吼吼的要踏平南方的孫權。在這一過程中,賈詡等人勸曹操,應該休養生息一段時間,然後再進行南征。然而,曹操就是不聽,於是遭遇了赤壁之戰(西元208年)的慘敗,80萬大軍毀於一旦!經此一站之後,曹操實力大損!
更為重要的是,經過赤壁之戰後,天下大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1)曹操無力南征了,(2)孫權站穩江東,(3)劉備從不名一文,到開始成為一方諸侯。不誇張的說,如果曹操不南征,那麼劉備根本起不了家。赤壁之戰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本來幾乎一無所有的劉備!
試想一下,如果曹操一統北方之後,不急於南征,而是休養生息三五年,再舉兵80萬南下,孫權、劉備還能抵擋嗎?最大的可能是:曹操由此一統天下!原因很簡單,即便經過赤壁慘敗,孫權劉備依然需要聯手,才能對抗曹操,這就說明的曹操的實力!另外,曹操急於南征,並非身體原因,在赤壁慘敗12後,曹操才死去!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其實這句話並不客觀。天下能者居之,三國亂世曹操付出一番心血,一統北方,是中華的幸事,又如何說曹操是「奸雄」呢?在三國亂世之中,曹操要比孫權、劉備、袁紹、袁術、公孫瓚等人,更會治國更能讓百姓安定生活吧!需要注意的是,用現在大一統理論來看,孫權劉備屬於抗拒統一的歷史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