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繡、張魯兩人皆為降將,為何會被疑心大的曹操厚待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張繡、張魯兩人皆為降將,為何會被疑心大的曹操厚待呢?

在漢末三國時期,降將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群體,也即在魏蜀吳三國的武將中,都有不少降將。比如在蜀漢武將中,王平、姜維、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將,其中姜維更是成為蜀國武將之首的大將軍。再比如曹魏五子良將中,張遼曾是呂布的手下,張郃曾是袁紹的手下。因此,對於魏蜀吳三國來說,自然也能接受降將這一群體。當然,同樣是降將,大家最後的待遇卻是千差萬別的。

其中,就曹操麾下來說,雖然張遼、張郃等人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在曹操生前,最厚待的兩大降將卻不是張遼、張郃等人,而是張繡、張魯。對於張繡來說,最終在曹操麾下食邑兩千戶,至於張魯,最後的待遇更高,被曹操封為萬戶侯。那麼,問題來了,就張繡、張魯這兩人來說,為何能成為曹操最厚待的兩大降將呢?

首先,建安四年(199年),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再次向曹操投降。張繡到達後,曹操牽著張繡的手,一起參加宴會,為自己的兒子曹均娶了張繡的女兒,並封張繡為揚武將軍。建安五年(200年),張繡參加了官渡之戰,力戰有功,升為破羌將軍。由此,在張繡歸降曹操時,立即被曹操封為雜號將軍。在東漢末年,雜號將軍雖然不是一個較高的武將官職,但是,對比同時期曹操麾下的武將,雜號將軍已經是厚待了。

公元199年,面對前來歸降的張遼,曹操將張遼拜為中郎將,並賜爵關內侯。公元200年,張郃在官渡之戰時投靠曹操,後者將張郃拜為偏將軍,封為都亭侯。對於張遼的中郎將和張郃的偏將軍,在地位上都要低於雜號將軍。至於格外受到曹操欣賞的關羽,在公元200年誅殺袁紹大將顏良後,也只獲得了偏將軍的待遇。而就張繡來說,剛一投降曹操,就被封為揚武將軍這一雜號將軍,這無疑是讓人意外的。

同時,建安十年(205年),張繡跟隨曹操在南皮擊破袁譚,再次增加食邑,一共2000戶。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元205年前後,食邑2000戶的情況,無疑是非常罕見的。因為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影響廣泛,再加上董卓之亂和群雄逐鹿中原,導致當時天下戶口劇減,十戶才留下一戶,將領中封邑沒有達到1000戶的,唯獨張繡特別多。也即當時曹操麾下的武將中,大部分都只是食邑數百戶,這讓食邑2000戶的張繡,自然是非常特別的一位了。

更為關鍵的是,張繡之間和曹操可謂有深仇大恨。對於曹操來說,不僅長子曹昂被張繡所殺,麾下的猛將典韋,同樣死於張繡手中。但是,在張繡歸降自己後,曹操放下仇恨,不計前嫌,選擇厚待張繡,也即在曹操麾下的降將中,張繡的待遇可謂當時最好的一位了。張繡在北征烏桓(207年)途中因病去世,謚定侯。

另一方面,就張魯來說,於東漢末年相繼襲殺漢中太守蘇固、別部司馬張修後割據漢中。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親率十萬大軍西征漢中,抵達陽平關,張魯想要投降曹操。但張魯弟張衛不聽,率數萬人馬堅守陽平關,為曹操所破。在此背景下,張魯於是率軍前往巴中,以此表達自己歸降曹操的態度。張魯帶著全家謁見曹操,後者任命他為鎮南將軍,以客禮相待,封張魯為閬中侯(一作「襄平侯」),食邑一萬戶。

在官職上,張魯受封的鎮南將軍,屬於四鎮將軍的範圍,這已經在漢末三國時期地位較高的武將官職了,比如趙雲曾擔任蜀漢的鎮東將軍。並且,作為萬戶侯,張魯的食邑甚至達到10000戶,這在當時同樣是極為罕見的待遇了。當然,為了避免張魯在漢中東山再起,曹操將他和家屬帶回鄴城。封張魯的五個兒子及閻圃等人為列侯。替自己的兒子曹宇娶張魯女兒為妻。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張魯去世,謚號「原」。因此,對於張繡和張魯這兩位降將,最終都和曹操結成了兒女親家。

最後,秦漢時期,食邑已改為以征斂封邑內民戶賦稅撥充,其數量按民產計算,與周代按田邑大小區分者不同。食邑隨爵位黜升而損益,亦得世襲。因此,對於漢末三國時期的文臣武將來說,獲得的食邑多少,直接和自己能夠獲得的財富相掛鉤。在此基礎上,就張繡和張魯來說,食邑分別達到2000戶和1萬戶,可謂曹操生前給降將的最高待遇了,這自然讓張遼、張郃等降將都難以相提並論。當然,對於曹操來說,之所以厚待張繡和張魯,原因也是非常簡單的。作為曾經的一方諸侯,張繡、張魯即便歸降了曹操,卻還是擁有一定的勢力,比如張繡就是與段煨、賈詡、明元郭氏皇后是同鄉,也是涼州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

因此,在筆者看來,曹操厚待張繡,有助於獲得張繡勢力的歸順和效力。並且,在漢末三國時期,曹操厚待張繡和張魯,也是在樹立一個典型和榜樣,促使劉備、孫權等諸侯可以放棄抵抗,早日歸順自己。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其他降將上,比如馬超作為曾經的一方諸侯,在歸降劉備後也獲得了較高的封賞。特別是蜀漢建立時,劉備冊封馬超為驃騎將軍,這讓馬超成為當時蜀漢官職最高的武將了。究其原因,顯然不是因為馬超立下的戰功有多高,而是因為馬超作為曾經是一方諸侯,所附帶的威望和影響力。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