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繡在官渡之戰前選擇歸屬曹操,是為了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張繡在官渡之戰前選擇歸屬曹操,是為了什麼?

公元205年,張燕率領黑山黃巾軍投降曹操,這也就意味著漢朝廷也失去了對各地的掌控。很多人都不瞭解這個事情,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而這,自然導致了群雄割據的局面了。當時的割據勢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紹、河內的張楊、兗豫的曹操、徐州的呂布、揚州的袁術、江東的孫策、荊州的劉表、幽州的公孫瓚、南陽的張繡等。形成群雄並起的局面,在這些割據勢力的連年征戰中,袁紹、曹操兩大集團逐步壯大起來。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劉協,遷都許縣,自始挾天子以令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勢大增。他先後擊敗呂布、袁術,佔據了兗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隸。

與此相對應的是,建安四年(199年),袁紹最終戰勝公孫瓚,據幽州、冀州、青州、并州,盡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爭天下。因此,在公元200年,袁紹和曹操兩大勢力正式爆發了官渡之戰。對於官渡之戰的走向,自然會對周邊的諸侯造成直接的影響。因此,就江東孫策來說,準備從背後偷襲許昌(結果在出發前夕被刺殺),而荊州牧劉表則和袁紹結盟。至於本文所要說的張繡,則在官渡之戰前夕歸降曹操。那麼,問題來了,官渡之戰前夕,張繡為何歸降曹操,而不是袁紹呢?

首先,對於張繡來說,確實有投靠袁紹的理由。在官渡之戰爆發前,袁紹的整體實力,無疑是遠遠強於曹操的。彼時,袁紹坐擁幽州、青州、并州、冀州這四州之地。其中,僅僅是冀州之地,就是民殷人盛,兵糧優足,帶甲之士不下於10萬。在官渡之戰中,袁紹一方投入了10萬精兵,而曹操則只有3萬兵馬。所以,在官渡之戰結束之前,大部分人都看好袁紹戰勝曹操。更為關鍵的是,張繡還和曹操之間存在不共戴天之仇。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部隊到達淯水,張繡率眾投降。曹操納了張濟的遺孀鄒夫人,張繡因此懷恨曹操。曹操聽說張繡不高興,就秘密準備殺掉張繡。

結果計劃洩漏,張繡偷襲曹操,曹操戰敗,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殺,猛將典韋戰死。因此,從情感上來講,曹操對於張繡這位諸侯,肯定是意欲除之而後快。如果不是袁紹這一強敵,曹操一定會和張繡死磕到底的。所以,相對於曹操,袁紹更應該是張繡歸降的對象。不過,張繡還是在賈詡這位謀士參謀的建議,歸降了曹操,並且在官渡之戰中,張繡更是全力支持曹操,甚至還立下了戰功。

對此,在筆者看來,張繡之所以歸降曹操,而不是袁紹,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袁紹不具備的優勢。《三國誌·袁紹傳》中記載:沮授說紹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官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在公元196年,曹操迎奉漢獻帝之前,沮授就勸說袁紹去迎奉漢獻帝,從而獲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效果。東漢末年,雖然漢室衰微,但是,因為漢朝數百年的歷史,導致很多士人和百姓,都還是忠於漢室的,比如劉備麾下的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等人,都是忠於漢室的。

因此,董卓篡奪東漢朝廷的大權,甚至廢立皇帝,自然導致了天下諸侯的討伐。至於在公元197年僭越稱帝的袁術,更是眾叛親離,成為眾矢之的,最終被曹操消滅。凡此種種,都說明漢獻帝還是具有一定號召力的,也即東漢朝廷在天下還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因此,對於張繡來說,既可以說是歸降曹操,也可以說是棄暗投明,跟隨東漢朝廷,從而為漢獻帝效力。換而言之,張繡歸降曹操,是名正言順的選擇,

另一方面,建安四年(199年),袁紹遣人招降張繡,並與賈詡結好。張繡準備同意,賈詡卻當著張繡的面回絕了袁紹的來使,準確地指出袁紹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點優勢。除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外,賈詡還表示曹操兵力較弱,更願意拉攏盟友;曹操志向遠大,一定能夠不計前嫌。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率眾歸順曹操。

曹操聞訊後大喜,親自接見賈詡,執其手說:「使我的信譽揚於天下的人,是你啊!」曹操拜賈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由於當時冀州為袁紹所佔,賈詡便留參司空軍事,同時拜張繡為揚武將軍,並讓其子曹均娶張繡之女為妻。因此,正如賈詡所預料的一樣,由於曹操的整體實力相對較弱,而袁紹的整體實力相對較強,這促使曹操更加注重前來投靠的張繡。在此基礎上,曹操不僅不計前嫌,還和張繡結為兒女親家。與此相對應的是,如果張繡歸降袁紹的話,顯然不會獲得這麼高程度的重視,甚至可以說是可有可無的角色。

最後,並且,在賈詡看來,曹操志向遠大,更能夠成就一番大事,而就袁紹來說,則比較優柔寡斷,這也是袁紹最終敗給曹操的重要原因。對於袁紹這位諸侯,曹操曾評價道:「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至於曹操麾下的謀士參謀荀彧,則認為袁紹:「紹,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也即在荀彧看來,袁紹能夠聚集一批優秀的人才,卻無法充分任用這些人才,更無法完全發揮這些人才的價值。

除了人才之外,袁紹對於前來投奔的諸侯,也很難真正任用,比如呂布、劉備等諸侯,就曾經投奔到袁紹麾下,可是,呂布和劉備最終還是離開了袁紹,這顯然從側面體現出了袁紹的問題,也成為張繡沒有歸降袁紹的佐證。建安五年(200年),在歸降曹操之後,張繡參加了官渡之戰,力戰有功,升為破羌將軍。建安十年(205年),張繡跟隨曹操在南皮擊破袁譚,再次增加食邑,一共2000戶,當時天下戶口劇減,十戶才留下一戶,將領中封邑沒有達到1000戶的,唯獨張繡特別多。因此,如果將張繡視為一位降將的話,那麼,在曹操麾下的降將中,張繡的待遇應該是最好的了。其食邑的數量更是超過了同時期的曹魏五子良將。而這,無疑體現出張繡投奔曹操這一選擇的正確。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